十三味菥蓂丸质量标准的提升

2019-11-21 06:04次旦多吉巴桑卓嘎达娃卓玛
中成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茜草芥子批号

次旦多吉,巴桑卓嘎,达娃卓玛

(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藏自治区藏药标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 拉萨850000)

十三味菥蓂丸是藏族验方,最初由藏医药学者嗒布拉吉研制,其配方和功能主治记载于公元十九世纪著名藏医药学家贡追·云旦加措编著的《临床札记》 中,并沿用至今,收载于1995年版《卫生部藏药标准》 第一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625(Z-170)-2002试行][1]。方中菥蓂子、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清热补肾,干簧水,可治疗膀胱炎症、肾热[2-5];紫草茸、茜草、山矾叶、圆柏枝清热消炎,可治疗肾炎扩散热症、腰肌酸痛、疗毒症[6-8];豆蔻、刀豆温肾壮阳,可治疗寒、热性肾虚[9-10];诃子、波棱瓜子、巴夏嘎清血,可治疗胆热症[11-14],全方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通淋,可用于膀胱炎症、淋病、肾扩散热症及浮肿、水肿、寒热引起的阴囊肿胀等疾病。

目前,十三味菥蓂丸在全国共有9个批准文号,但其现行检验标准只有性状、重量差异、水分,以及茜草、紫草茸主要成分的TLC 定性鉴别,缺乏组方药材质控指标及定量标准,难以全面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用药安全性,而且该标准已经数十年未作修改。另外,对中药品种的研究大多从含有量控制角度出发,较少考虑到药品常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15-18]。

本实验从菥蓂子、茜草、豆蔻、山矾叶、紫草茸显微鉴别,茜草、菥蓂子、刺柏TLC 定性鉴别,以及成分、重金属含有量测定等方面出发,对十三味菥蓂丸展开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能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也可更好地推动其质量评价与监管工作。

1 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DAD 检测器)、Agilent 7700ICP-MS 仪(美国Agilent 公司);XP205、XP504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MDS-2002A 微波消解仪(北京合悦达科技有限公司);SBX51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硅胶G 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1.2 试药 茜草(编号XZBBG-1-9)、刺柏(编号XZBBG-2-11)对照药材,来自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标本室;菥蓂子(批号121599-201202)对照药材,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黑芥子苷对照品(批号X1450010),购自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含有量高于98.5%。十三味菥蓂丸由5家生产企业提供,A 厂家提供 13个批号(CY20160136、CY20160137、CY20160138、CY20160183、CY20160184、CY20160185、CY20160209、CY20160218、CY20160261、CY20160293、CY20160309、CY20160315、CY20160310,编号1~13),B厂家提供 8个批号(CY20160150、CY20160186、CY20160187、CY20160212、CY20160213、CY20160262、CY20160314、CY20160322,编号14~21),C 厂家提供3个批号(CY20160199、CY20160303、CY20160316,编号22~24),D 厂家提供1个批号(CY20160143,编号25),E 厂家提供1个批号(CY20160307,编号26)。铅[编号-批号GBW(E)080129-15101,标准值100 μg/mL]、镉(编号-批号GBW08612-15062,标准值1 000 μg/mL)、砷[编号-批号GBW(E)080117-15102,标准值100 μg/mL]、汞(编号-批号GBW08617-15096,标准值1 000 μg/mL)、铜(编号-批号GBW08615-15111,标准值1 000 μg/mL),均购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乙腈为色谱纯(美国Fisher Scientific 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美国Millipore 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呈红棕色,种皮细胞为棕色薄壁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单个散在类圆形(菥蓂子);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充满细小的淀粉粒,集成团,包埋细小偶见的草酸钙方晶、深浅不一红棕色色素、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豆蔻);草酸钙针晶束20~70 μm;偏光下呈红白间多色彩(茜草)、草酸钙簇晶单个或多个(山矾叶);偶见腺毛长30~75 μm(紫草茸)。见图1。

图1 十三味菥蓂丸显微特征

表1显示,菥蓂子、豆蔻、茜草、山矾叶、紫草茸显微特征在5家生产企业样品中均能见到,表明其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表1 5家生产企业样品显微鉴别结果

2.2 TLC 定性鉴别

2.2.1 茜草 取本品6 g,研细,加30 mL 甲醇超声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0 mL 水溶解,再加1 mL稀盐酸,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蒸干,1 mL 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相应溶液。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薄层色谱法0502,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 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苯-丙酮-甲酸(5 ∶5 ∶0.8 ∶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样品色谱在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

图2 茜草TLC 色谱图

2.2.2 菥蓂子 取本品4 g,研细,加20 mL 石油醚(30~60 ℃),过滤,残渣加70%乙醇加热回流30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相应溶液。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薄层色谱法0502,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3~5 μL,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乙酸(8 ∶1 ∶1 ∶1 ∶0.2)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2 cm),取出,晾干,喷以3%氯化铝乙醇溶液,105 ℃下加热后置于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结果见图3。由图可知,样品色谱在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

图3 菥蓂子TLC 色谱图

2.2.3 刺柏 取本品4 g,研细,加70%甲醇25 mL、盐酸1 mL,加热水解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 溶解,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 mL,合并乙酸乙酯,蒸干,残渣加1 mL 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相应溶液。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薄层色谱法0502,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 μL,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 ∶5 ∶8 ∶0.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4 cm),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 ℃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于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见图4。由图可知,样品色谱在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

图4 刺柏TLC 色谱图

2.3 黑芥子苷含有量测定

2.3.1 溶液制备

2.3.1.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黑芥子苷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制成每1 mL 含0.12 mg 该成分的溶液,即得。

2.3.1.2 供试品溶液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样品,研细,精密称取粉末约4 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称定质量,回流提取45 min,放冷,40%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0.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2.3.1.3 阴性样品溶液 按照处方比例制备缺菥蓂子的阴性样品,按“2.3.1.2”项下方法制备,即得。

2.3.2 色谱条件及专属性考察 Waters XSELECT CSH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0.02 mol/L 四丁基硫酸氢铵(氨试液调pH=6)(15 ∶8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27 nm;进样量10 μL,色谱图见图5。由图可知,阴性样品在对照品色谱峰相应位置上无干扰峰出现,表明该方法专属性良好。

2.3.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668 5 mg/mL)2、4、8、12、20、30 μL,在“2.3.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进行回归,得方程为Y=19 200X+415(r=0.999 7),在1.34~20.05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4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0 μL,在“2.3.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次,测得黑芥子苷峰面积RSD 为0.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图5 黑芥子苷HPLC 色谱图

2.3.5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样品(5号)6份,按“2.3.1.2”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在“2.3.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黑芥子苷含有量RSD 为1.4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5号)溶液10 μL,室温下于0、2、4、8、10、12 h 在“2.3.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黑芥子苷峰面积RSD 为1.4%,表明溶液在12 h 内稳定性良好。

2.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样品(5号)6份,加入等量对照品,按“2.3.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3.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2.3.8 样品含有量测定 取5家生产企业26批样品,按“2.3.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3.2”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含有量,结果见表3。

表2 黑芥子苷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表3 黑芥子苷含有量测定结果

2.4 重金属含有量测定

2.4.1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细粉0.25 g,置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5 mL 混匀,置于微波消解炉中,按操作规程安装完装置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消解。

第1步:1 600 W 功率在3 min 内从室温加热至110 ℃,保持2 min。

第2步:1 600 W 功率在2 min 内从110 ℃加热至150 ℃,保持3 min。

第3步:1 600 W 功率在3 min 内从150 ℃加热至185 ℃,保持9 min。

消解结束后,冷却至罐内温度低于70 ℃,缓缓放气,取出内罐置于加热板上,110 ℃下加热以使NO2蒸气挥尽,并持续浓缩至2~3 mL,放冷,加水稀释至50 mL,摇匀,即得。同法制备试样空白溶液。

2.4.2 标准液制备 精密量取Pb、Cd、As、Hg、Cu 标准贮备液适量,2%硝酸制成每1 mL 分别含Pb 2、4、8、10、16、20 ng,Cd 0.2、0.5、1、2、4、5 ng,As 2、4、8、10、16、20 ng,Hg 0.2、0.5、1、2、4、5 ng,Cu 25、50、100、150、200、250 ng,即得。

2.4.3 样品含有量测定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铅、镉、砷、汞、铜测定法(2321)测定,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显微鉴别 结合十三味菥蓂丸工艺流程,个别药味经过提取加工后无法鉴别显微特征,在显微镜下只有淀粉粒、导管特征。本实验发现,菥蓂子、豆蔻、茜草、山矾叶、紫草茸显微特征在各生产企业样品中均能见到,表明可将其作为该制剂显微特征。

表4 重金属含有量测定结果

3.2 TLC 定性鉴别 课题组前期对5家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有些厂家对原药材入库检验不够完善,而且依据标准没有统一规范,许多原药材辨认仅靠主观经验。菥蓂子、刺柏是十三味菥蓂丸中特色药味,而且前者有效成分黑芥子苷含有量较高,是主要药效成分,故本实验对两者进行TLC 定性鉴别。结果显示,各生产企业样品TLC色谱图分离度良好,斑点颜色清晰,阴性无干扰。

3.3 成分含有量限度 26批样品中黑芥子苷含有量范围在1.12~7.5 mg/g 之间,表明差异较大,结合十三味菥蓂丸工艺流程及相关研究数据,目标成分按照转移率80%计算,同时考虑到制剂存放时间、生产工艺稳定对黑芥子苷含有量的影响,暂订本品每1 g 含菥蓂子以黑芥子苷计应为4.5~7.5 mg/g,由此可知有8批不符合规定,占30.8%,其原因可能与原料药质量或生产工艺不稳定有关。另外,同一生产企业不同批次样品,以及不同生产企业样品中黑芥子苷含有量RSD 均在4% 以上,也印证了上述现象。

3.4 重金属含有量限度 虽然十三味菥蓂丸不含重金属,但本实验发现As、Hg、Cu 超出规定值,而且差异较大,无明显规律差异,可能是原材料引入的污染,也有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难以作出统一的限量规定。WHO 规定,重金属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分别为Pb 0.025 mg/kg、Cd 0.007 mg/kg、As 0.015 mg/kg、Hg 0.001 6 mg/kg,即最大日摄入量(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60/7×1 000)分别为Pb 214 μg、Cd 60 μg、As 128 μg、Hg 14 μg,而本实验测定结果(表4)远低于该规定,即服用十三味菥蓂丸不会造成重金属高摄入。

4 结论

十三味菥蓂丸为藏族验方,方中用药遵循藏医药传统,但课题组前期调查发现部分生产企业用的药材有茜草、巴夏嘎(塞北紫堇)、婆婆纳、鸭嘴花,比较混乱,故应考以规范,明确药材来源,建立统一标准。同时,该制剂原标准检测项目过于简单,设置不完善,无法真实客观评价其质量状况,更无法有效进行质量控制;本实验从药品质量标准方面对其显微特征、TLC 定性鉴别、指标成分(黑芥子苷)及重金属含有量测定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相关质量标准提高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茜草芥子批号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赤霉素对茜草生长、相关酶活性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茜草炮制前后红外图谱分析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多出来的空间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淡绿色的月亮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
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心痛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
犹如雷电击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