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11-21 06:04牛艳昕
中成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异位症内膜腹腔镜

牛艳昕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金华321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并非生长在正常的子宫体腔面,而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典型继发性痛经、不育、性交不适以及月经异常等,患者不孕率可高达40%[1-2]。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妇女中具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该病具有着远处转移以及种植生长的能力,若患者术后不使用药物治疗,术后复发率可较高[3-5]。本研究探讨分析少腹逐瘀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A12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水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7~47岁,平均年龄(35.42±5.36)岁;病程5~58个月,平均病程(27.31±4.93)个月;月经周期4~8 d,平均周期(5.47±1.39)d;病情:轻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58例、重度患者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经比较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经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1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①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痛经等相关症状;③近6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③合并全身性免疫缺陷患者;④合并子宫肌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3 给药 2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0950197),25 mg/次,1次/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颗粒(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Z20093597)1.6 g/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

1.4 临床疗效 参照《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 中相关疗效评价标准[6]。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盆腔包块等局部症状和体征疾病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部体征;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盆腔包块缩小不足50%,但无增大,停药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未加重;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指标检测 ①抽取2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VEGF、CA125、MCP-1水平,操作严格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②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患者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及最大血流速度。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VEGF、CA125、MCP-1水平 治疗前,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CA125、MC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VEGF、CA125、MCP-1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EGF、CA125、MCP-1水平比较()

表3 2组患者VEGF、CA125、MCP-1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治疗前,2组患者双侧子宫PI、RI 以及最大血流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双侧子宫PI、RI 显著下降(P<0.05),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4 2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术后粘连轻等临床优点,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7]。但相关报道研究结果显示[8],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因此术后需要辅助药物治疗。研究显示[9-10],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卵巢激素的分泌有关,临床治疗一般多选用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药物,抑制腹腔镜手术术后卵巢与垂体功能,从而调节激素水平,起到抑制子宫内膜增长的作用,从而促进病灶吸收,控制术后残留病灶而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术后复发的目的。

米非司酮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常用药物,能够与孕酮相结合,从而对孕酮活性造成竞争性抑制,阻断孕酮的作用,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同时对卵巢功能造成抑制,而促使黄体溶解,抑制卵泡的发育,促使子宫内膜退化而诱发闭经,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此外,米非司酮可影响局部血管生长,切断内膜细胞的营养,进而诱发子宫内膜细胞发生凋亡,促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发生萎缩[11-12]。但是单纯运用米司非酮并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我国传统中医学“崩漏”“痛经”“癥瘕”以及“不孕”等范畴当中,其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13]。少腹逐瘀汤原方治疗小腹积块疼痛,方中干姜、肉桂以及小茴香具有着温经散寒、通达下焦之效;赤芍、川芎、当归营养活血,散滞调经;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延胡索、没药利气散瘀、消肿止痛。全方具有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效,使寒散血行,促进子宫气血调和流畅[14]。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15-16],少腹逐瘀汤可有效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促进血肿的吸收,并有效改善病灶周围血液循环而抑制内膜的异常增生和出血,促进异位内膜的消散,此外还具有着显著的镇痛和免疫调节效果。

VEGF 具有显著的促进内皮增殖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可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促进血管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17]。MCP-1作为一种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研究显示,MCP-1参与盆腔粘连的过程,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而促进盆腔粘连,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18]。CA125为高分子量糖蛋白抗原,其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以及腹膜内,机体组织异常增生时血液中CA125水平将显著增加,研究显示,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进展,血液中CA125水平不断增加,而当治疗有效时,血液中CA125水平将显著降低,因此可将血CA125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活动情况检测指标之一[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采取联合用药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单纯运用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率76.74%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CA125以及MCP-1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少腹逐瘀颗粒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治疗术后疗效,同时促进患者血清VEGF、CA125以及MCP-1水平的降低,抑制患者异位内膜血管生成,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抑制内膜增生而控制病情。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出现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变慢,再加之手术刺激引起血液黏稠度升高[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子宫双侧动脉PI、RI 降低程度以及最大血流速度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少腹逐瘀颗粒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微循环,从而促进瘀血的吸收,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血清VEGF、CA125以及MCP-1水平,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液循环,从而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

猜你喜欢
异位症内膜腹腔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