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21 04:48魏建华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微信

魏建华

曾在2016年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表示,利用新媒体技术赋予工作活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强化时代感、吸引力。现代社会已经由传统媒体时代逐步向新媒体时代迈进,新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各领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公众生活与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社會经济建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在注意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展开有效渗入的思政教育,现阶段内,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一般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办学定位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多数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宗旨,通常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各院校的办学目标。大部分院校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仅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此种实用主义办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思政工作的开展。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价值观,且无法为院校带来经济效益,故此当思政教育与其他教育发生冲突时,一般都会选择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

其二,教学模式与观念落后。学生学习与党相关的知识较少,尤其是在理解政治性理论时,更加困难,长此以往,思政教育课堂沉闷。不但直接关系到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也与素质教育初衷相背离,甚至会为院校思政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新媒体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注入了新鲜血液。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凭借的载体过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实际需求,新媒体技术所携带的信息量较大,资源丰富,且交互性、传播性都相对更强。

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具灵活性。以往的媒体环境中,高校面向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渠道较单一,方式单调,多数情况下均无法达到高校预期效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可选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可突破时间与地点限制,在提升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高校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展开及时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学生面对面时产生不适心理,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与凝聚力。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创新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考虑到这一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述内容以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充实思政理论教学形式及内容。注重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注重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例如某高职院校在坚持日常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评估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多样的打分方式,教师于期末阶段内任选当前社会某热点事件,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图书资料收集等渠道,利用电子文档、演示文稿媒体形式将其呈现。

截止至2016年为止,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规模所占比例已经达到25%,这也意味着新媒体技术正在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载体。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适时收集社会热点事件,经过课上讨论与课后资料整合,学生加深理解,以此为主题展开积极探讨,教师抓住时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着眼于实际,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引入现代网络技术

其一,建设思政教育专用网站。区域校园网的创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明显有效的方式,利用此种方式将校园网转换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关键阵地,引导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实施一系列工作的根本目的。适时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样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微信正在成为广受欢迎的沟通工具之一。《第3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微信用户使用率已经超出79%,已然位于手机APP第一位,间接说明了微信在信息传播与交流方面,具有强大功能。

其二,思政教育与自媒体传播结合。教师利用空间、微信群、QQ群、博客等平台,更好的发挥出自媒体优势,据此彰显自身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引发其内心深处的共鸣,得出理性思考,大幅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深入挖掘网络教育资源、视频资源为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例如一同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视频,建设网络平台,在该平台上创办与高校大学生相关的十九大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党员法制知识答题等活动。为了提高自身影响力,利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一个独立网站。主题网站中涉及到的教育内容多种多样,学习分区明确,包括视频专区、十九大精神学习专区,以便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促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对与思政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评论的功能,为高校学生定期推送消息,通过在留言区的评论留言,展开互动评论。开设官方微博,及时发布国家最新的相关消息,推动高校学生做到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积极向上。

理论与实践结合

借助学生社团的示范作用,合理选拔任用学生干部及负责人,考核重点放在思想变化、基本政治素养上,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保持思想积极向上。高职院校内掀起文明上网热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发展,完成自我教育。党员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群体意见,以其作为工作开展基础,教师及负责人组织相应党建工作,给予党员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借助示范群体的影响力及号召力,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般来说,各类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实现,在较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校园文化活动完成的,新媒体视域下可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影响,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进行公众号提问,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为其提供积分奖励,经过全面统计后找出活动参与率、精准度高的学生,给予其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组织学生参加新闻直播比赛,学生利用生动的描述、动作、神情等,实时报道与思政教育相关动态,鼓励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参赛作品投票,最终得票数最高者获胜。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文化建设结合

设置独立机构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划分清楚队伍职责,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设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岗位职能与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发挥其应有职能,逐步增进党委统一领导的时效性。将党政齐抓、部门合作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实现高校学生的自我约束,站在宏观角度上,全面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导引计划”,建立以职业道德与思政教育模块为主导的职能发展体系,将高校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中的各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工作,在高校日常管理经营中,充分尊重直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多种方式强化高校文化建设,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如制度保障,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要求高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责人,负责相关工作的规划与大学生引导。结合相关制度,严格遵循国家方针及党的路线,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效教育机制。

思政组织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最佳活动参与方式,依照本校学生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参与门槛低的活动,便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切合思政教学主题,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确保教学时效性及科学性。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微信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