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夯实意识形态教育基础

2019-11-21 04:48姜官勇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政核心老师

姜官勇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思政教育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可否认,思政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大有裨益。老师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向,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其中,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政教育中的重点以及核心,老师需要抓住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明确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方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以及个体差异性来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有所获。

与其他教学板块和教学内容相比,思政教育更为复杂,教学难度偏高,对学生以及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此,高校思政教育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夯实意识形态教育基础,抓住思政教育的重点以及核心,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和针对性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思政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思政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强调,这两大教育板块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要求以及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着眼于实行教育工作的现实条件,明确这一工作的核心要领,关注高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站在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综合的考量以及分析。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这一工作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比较明显,高校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关注这一工作的主要责任以及权利,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来更好的体现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保证这一工作能够坚持正确的学习和行为方向。作为培养人才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场所,高校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高校必须要意识到自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地位以及价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要求和原则,加深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解和认知,保障这一工作的高效落实。

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许多西方思潮直接涌入,这一点既为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同时也直接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为了坚持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之前高校老师必须要坚持自身的主体地位,关注多元思想文化知识中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核心要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内容,有效的应对来自于时代发展的挑战,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高校思政教育中夯实意识形态教育基础的策略

强化党委责任担当,牢牢把握高校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在落实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政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必须要抓住新时代背景之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与中国共产党们之间的联系,积极承担_定的领导责任以及政治责任,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对重点问题以及核心问题的分析以及判断来真正的实现统筹领导和核心管理。高校党委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政治责任的具体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以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夯实意识形态教育基础,保障每一个学科老师在落实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能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个人的意识形态研判能力以及政治敏锐度,从而真正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辅导。

除此之外,高校党委还需要对不同的细节要素进行重新的分析,关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站在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落实不同的教育工作。其中党委的领导地位特别关键,学校可以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积极贯彻和落实不同的教育教学方针和政策,抓住思政思政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真正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优势,保障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不管是思政教育工作还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都涉及重要内容,教学难度偏高,教学板块非常的多元。对此,为了体现高校教育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我国高校必须要积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凝聚力,抓住重点工作以及核心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引导作用及优势,通过对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以及解读来更好的体现高校的主导作用及价值。

高校领导者以及思政教育老师需要关注对历史形态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深入分析及解读,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实质条件,以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将实践养成、文化熏陶、舆论宣传以及制度保障相融合,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积极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保障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理解,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在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之下,各种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手段与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了极为紧密的联系,老师可以通过多元整合的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以及手段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参与不同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个人良好的意识形态以及行为模式。老师个人则需要注重对主流意识的分析及研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个人的知识辨别能力以及信息判断能力,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导作用以及价值,抓住思政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以及重点,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巩固高校网络阵地,营造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从目前来看,许多大学生开始进行利用线上网络平台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主动的与他人交流情感并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及夯实意识形态教育基础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着眼于这一发展趋势,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前提上不断的体现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作用及优势。其中新媒体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为了将更多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融入主题教学环节,老师需要重新调整教学策略,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关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具体情况,以校园媒体为依据积极加强舆论引导,保障学生能够在与他人進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主动完成思想学习任务。除此之外,高校领导以及地区政府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网络阵地的建设以及加强,明确网络宣传的核心要求,将互联网内容建设及制度建设落到实处,保障网络环境和空间的绿色化以及健康化。校园网以及论坛的建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学校需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尽量避免这一意识形态的不良传播,充分体现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及优势,保障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之下坚持正确的思维方向以及行为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背景有所区别,因此老师需要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网络阵地的构建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相融合,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实现了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思政教育老师需要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引进,积极夯实这一教育板块的基础,鼓励学生在自主分析和实践研究中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核心老师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