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研究

2019-11-21 04:48李玉伟黄小军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政治素质站位

李玉伟 黄小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治理腐败问题为突破口,以树立规则思维和强化政治规矩为抓手,规范权力运行和使用。以规矩意识为核心的法治思维是人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就是要重构规矩和制度体系,强化制度和规矩的刚性作用,把政治规矩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性为,把人才历练成有品德、懂规矩、敢担当和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高職院校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需要紧紧扣住现代化人才素养标准,丰富学生培养价值体系,为学生扣上公正公平、生活简单、规则思维、善良意识的种子,真正实现以政治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根据治理现代化需要把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和政治愿望转化成学生的政治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学生毕业政治要素构成要素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客观上是以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和人文综合能力发展需求为中心,明确现代化的治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对学生重大意义,通过制度模式的运行和执行,不断强化学生政治诉求。以学校治理重心下移为改革方向,明确学生需要政治素养要素,引导和保护学生参与现代化治理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化治理的政治站位。政治站位是政治素养高低的核心要素,也是政治能力高的表现。它关系着高职院校管理主体对现代化制度的执行者的精准理解程度和执行任务的自觉程度的发挥。政治站位越高,个体任务执行的自觉性就越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将来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提炼出,具体岗位的政治站位要求,内化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政治站位是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我国的宪法为根本导向和遵循,深刻掌握具体条文对于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更加精准理解和执行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站位的高低体现在任务执行、责任担当、精益求精和吃苦创新等工作需要的核心品质上。它对于树立高职学生的敬畏意识、法治意识、规矩思维,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强化家国情怀具有重要重要的导向意义。

参与治理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政治制度体系、政治现象、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人民的政治情感的形成的前提,决定着政治情感的强烈程度。高职院校以培养现代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构建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评判指标体系,从而进一步养成学生自己的政治价值观。高职学生需要的价值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而来,它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包含着价值能够满足高职学生发展需要。他们需要在校期间参与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团体活动,达到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被被尊重、被认可,同时也是自己对自己认可的历练过程,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这个群体喜闻乐见的需要的政治观。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共同的追求。

是非判断中的政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对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信任,由此产生强烈的喜爱的情感,更是我国政治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自身美好生活需求的信任。这是学生政治信仰产生的实践前提,由此产生了判断思想领域的是非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政治信仰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和价值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需求得到实实在在的满足,由此产生为之长期奋斗甚至付出代价的政治情怀。优秀的学生能够面对不同的思潮,自觉的善于运用信仰形成的是非判断标准精准的进行判断分析,进一步得出是非结论。

政治行为中的规则思维。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在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中的规则意识的体现程度,主要体现为依据学校现代化章程和学生自我治理章程,采取的按照程序标准和行为标准而体现出来的谦恭礼让的言行。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在法律领域的体现,也是学生在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在学校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综合运用规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大脑活动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学校现代化制度体系和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高职院校学生的规则思维体现为按规章办事,模范遵守纪律,精准理解制度体系的核心内涵,自觉服从和执行集体决定,严守政治纪律等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政治素质指标

学生毕业政治素质指标是衡量政治素质高低,政治能力大小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试金石。高职学院以“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所必备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价值导向,研究必备的核心构成要素,指导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活动,优秀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参考指标如下:

院校政治素质的养成。职业院校以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育人质量标准为抓手,逐步探索适合学生政治素质养成的路径。

完善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制度规则。高职院校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权利和义务的边界。同时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起联动共同治理的机制,用监督机制强化学生参与治理责任担当意识和法治思维。把治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在全面,明确治理主体的行为规范和治理标准,把学生的政治素养表现作为核心内容来考核。

以标准为抓手完善治理效果评估机制。以学生在参与学校治理的具体实践为载体,重点考核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政治素质,建立学生参与治理的效果评价机制,实施全过程考评。该体系明确把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任务执行、规则思维、政治站位等内容作为关键指标进行考核。

以课程教育为主线突出法治教育。构建校园法治环境和丰富法治文化载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高职院校教师以课程法洽教育为载体,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校园法洽与每个人休戚相关,法治意识和规则思维的价值,交给学生学会使用法治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感受到学法用法的乐趣。

高职院校治通是实现治理的民主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的过程,实现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政治能力提升和自我成长,达到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政治素质站位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 的学理探讨及价值意蕴
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性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站位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爱的站位
高中生政治素质现状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