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索

2019-11-21 04:48常多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大学生

常多

大学生不仅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抱有极高的好奇心,使得大学生成为新媒体衍生产品最新使用人群,这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渠道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媒体日益崛起,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网络的全面发展,新媒体工具的普及化、高效化、便捷化、智能化使得参与门槛降低,上至白发老人,下至总角幼童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捕捉信息和分享感悟,社会大众已经广泛参与到媒体生活之中,并且势头强劲。这其中,大学生所占比重不容小觑。新媒体时代下的参与者成分复杂,来自于不同受教程度、价值理念、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人群,在信息生成与交流分享中,很多主观色彩浓重的信息夹杂其中,使得信息难以展现其真实、客观的一面。网络上的信息数量众多,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网络文化的微碎化发展趋势日益深重。文化的微碎化,“是指人们更倾向于生产和传播微小化和碎片化的文化发展方向。微小化的文化信息大多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细琐片段,仅仅注重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事物,拒绝宏大的总体性描述,而源自于个体的自我感受。自媒体作为文化信息的生产平台被应用的越加广泛,加剧了文化信息生产传播的碎片化。自媒体的传播内容往往是代表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带有强烈的个人的主观色彩。”相较于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互联网带有很强的虚拟性,每个IP之后缺少实名认证,使得网络信息在产生、分享、采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社会约束力,匿名状态下的信息缺少责任的约束,就使得网络信息缺少安全性与可控性。部分商家为了追求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巧借博人眼球的标题与图片,展开大肆渲染,其中很多信息与图片充斥着暴力、色情等字眼,大量的擦边球横行其中,使得网络环境不再绿色且纯净。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成形时期,思想上极易受到蛊惑,正因如此,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极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那么对此研究也就极具必要性。

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基于新媒体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需要进行转变,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就目前而言,大学生获得信息的形式和渠道有很多,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轻易的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信息会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相关观点和理念时,有些观点的表达难免会与互联网上的一些说法产生矛盾,如果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学生进行强制灌输,那么会很容易造成反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時,需要将新媒体的背景因素考虑进去,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抱有新的认识,将其当成独立思考的个体,对每个学生所持有的价值观念都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理解,如果发现学生的思想和理念与教学内容相驳,教师不应当用权威来进行强行压制,而是通过事实来说服对方。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性引导,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其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自觉性,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充分涉及,丰富学习、活动载体,利用重要论述及学术资源,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思考。将密切联系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将了解学生诉求、倾听学生心声,凝聚学生智慧,团结学生力量作为教学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除此之外,对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和渠道,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思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

拓展思政教学方式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自身就需要先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对其进行抵制,而是要善于发现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新媒体环境当中,利用新媒体来对思政教学的方法进行拓展,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学习当中。例如,现如今比较流行的微课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互利网等新媒体技术来传播专业知识和思想,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思政教育也能够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工作,利用视频录制,将教师所需要传授和表达的思政教育要点快速的表达出来,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传播,能够比传统教学方式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并且这种形式也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仅如此,由于是视频录制,学生能够对其反复观看,同时还能够传播在社交网站上,便于学生的强化记忆和思政教育的传播,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思政队伍,并且联系第一课堂,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连接的方式,着力打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育人阵地。建设校园文化、走廊文化,营建良好氛围,于潜移默化之中,用先进理论思想润育师生心灵。

组织校园主题活动

思政教育工作对于高校而言,不能够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比如开展与之相关的校园主题活动或社会主题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价值观念和思想觉悟。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和社会主题文化活动在新媒体背景下也有了不同的展开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组织线上主题活动,例如在校园网站上组织一些与之相关的主题征文比赛,学生利用个人的设计账号来登陆平台进行参与,而教师通过一定的筛选后,将学生的征文内容在平台上发布,让其他用户账号进行投票评选,对于票选最高的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征文比赛,会促使学生在参与和竞争当中对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进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它更为形象的内容来开展主题活动,比如音乐、视频等,通过各种先进的新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于新媒体背景来展开校园和社会主题活动,不仅能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组织活动的人力、物力,并且在课余时间也能够渗透进思政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益。

简而言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当将这种挑战和机遇拒之门外,而是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新媒体出现给学生所带来的思想政治理念变化,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来对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效益的培养出政治正确、思想先进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大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订阅信息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