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9-11-21 04:48李怡虹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智力常态院校

李怡虹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常态

高职教育新常态应适应增速换挡的新需求。其实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就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可以说我国经济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而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应当适应这一实际情况,应及时做出调整,使高职教育新常态适应增速换挡的新需求。要想使高职院校新常态能够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应当正确认识到现阶段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索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政治、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教育创新路径;分析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此角度出发来有针对性地调整高职教育,使之能够贴近实际需求,教育和培养好人才。

高职教育新常态应适应结构升级的新需求。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中国制造、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而要想提高我国制造水平,需要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的支持。又因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满足结构升级的新需求,应将创新创业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以便高职教育在持续推进的过程当中能够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满足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系统,以便高职教育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综合型人才,满足整个社会的用人需求,为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条件。

高职教育新常态应适应创新驱动的新需求。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战略平台。此种情况下,要想使高职教育新常态能够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就应当满足创新驱动的新需求。具体的做法是高度重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为目标来优化调整教育教学,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打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接受一系列的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基本能力、综合素质等,促使学生逐渐成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机制相配合。创业精神是创业活动的必备条件和精神支撑。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缺乏,创业动力不强。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作为一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可分为5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由于没有生存的压力,惧怕风险或是缺乏自我实现的动力造成了学生创业精神不足,可以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政策解析、创业实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而逐步培养創业精神。

创业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要素为:个体特质、知识、技能、机会开发能力、管理经营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管理等6个维度。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基础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有可为的。通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协调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发挥作用。

创业机制也就是创新创业的机遇和制度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和鼓励创新创业,不断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越来越好的体制条件。

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机制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者的相互配合是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三套马车”。

全面覆盖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新时期,我们的教育已经从“数量追赶期”向“质量提升期”转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扩大教育覆盖面,打破年级、学科的限制,扩大“普惠式”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据初步统计,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量”上基本能够达到全面覆盖,下一步应在“质”的提升上下足功夫。

斯滕伯格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理论(WICS理论模型)包括成功智力理论、创造力投资理论和智慧平衡理论。其中成功智力理论揭示了个体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从智力构成角度说明了人才培养规律中多元智力能力不可偏废。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分析、创造和实践3种能力的综合,有6种因素: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影响和参与创造力的形成。说明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能力也是多样的。不能以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有所成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尽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引进来”(将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引进学校)和“走出去”(培养校内教师去企业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跟踪和帮助优秀的创业项目落到实处,开花结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这里所说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指贯彻落实“一化两融三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化是指深化校企融合,也就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先合作,打造一体化的教育流程,以便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状态;两融是指学标、行标、双标三标融通和行业、专业、学业三业的融合。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际,注意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到企业或者人才市场当中了解专业学生能够从事的岗位、岗位工作内容以及上岗要求,进而优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模式,以便将行业企业标准创新方法创业基础融入专业教学之中。

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正确认识到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方法,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以便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或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学习知识,还能够发散思维、锻炼能力、培养素质。三能是指学能、业能、双能。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体现三能,应注意配备优秀的师资团队,与此同时还应当合理地调整教育教学流程,保证创新创业能够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相连,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国外经验借鉴与本土化

美国经验。美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长、经验丰富,值得借鉴。主要的做法有:举办了非常成功的创业竞赛,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园,帮助创业企业孵化。另外,高校、政府、企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一定阶段的实习机会。总结起来,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包括:第一,由高校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第二,将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第三,为保障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美国政府、高校采取了一些激励及扶持政策等。

芬兰经验。2018年9月28日,第三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国际峰会在广州召开。期间,芬兰的职业教育机构介绍了他们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主要包括:加强教育界与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指导。建立灵活的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课、进修、实习等。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学生通过“迷你企业创业项目”用一年的时间全程组织和参与企业运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际经验的本土化。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虽然起步比国外晚,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我的经验和体系。我们需要向国外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简单、盲目地照搬国外经验,应该将国外的做法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中国化、本土化。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人才;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挥高职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创业”应该是“创新”的“创业”,而不是简单重复地为了创业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根植于我国“新常态”的阶段特点,不能充分地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猜你喜欢
智力常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