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藏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1-21 08:37徐敏娜
时代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新时代

徐敏娜

摘要:西藏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欠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根据西藏金融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适应西藏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迫切需要高校对金融课程结构加以优化,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改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 金融人才 培养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经济活动主体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使得对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西藏金融业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当前金融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西藏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西藏金融业的发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随后在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办事处在拉萨正式对外挂牌营业,这标志着西藏金融业正式诞生。迄今为止,西藏已有国开行和农发行两家政策性银行以及工、农、中、建4家国有股份制银行。除此之外,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西藏银行、林芝村镇银行、西藏信托、西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在西藏设立营业网点。随着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114个营业网点今年全面实现电子化联网,西藏金融业正式步入全面电子化的新时代。由于西藏金融生态相对脆弱,为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西藏“一行三局”各司其职、分业监管、共同维护西藏金融业的稳定。

(二)西藏金融业对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藏金融业也快速发展。西藏对当前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经济活动需求主体对人才的要求大不相同,不仅要求知识结构要多样性,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实战能力。目前,金融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计算机、外语、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以适应金融活动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这一发展趋势给高校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熟悉宏观金融理论,又要精通微观金融的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西藏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西藏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如表1所示:

(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西藏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西藏和其它民族地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金融与理财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解决金融与理财实际问题;熟练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在金融和理财领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也可以从事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表1可以看出,通识教育课比例畸高,对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教学安排明显不足,缺乏对学生金融计量学的培养,难以适应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岗位的需要。

(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

选修课是由学生自行安排选读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目前我们设置的专业选修课门数偏少,只有九门,所占比例也仅为19.6%。每一学年开设的选修课就是固定的几门,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变相的把选修课当作了必修课。没有充分考虑目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西藏金融人才市场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缺陷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愈发受到各高校金融专业的重视。目前我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拟银行业务操作、金融投资活动,对于其他重要的金融业务比如保险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還是空白,这就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基本概念上,实践应用能力欠缺;而且学生在实习期间因为实习单位对信息和数据要加以保密,具体业务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操作,导致一部分实习只是流于形式,真正的专业实习内容没办法完成,没有实现实习的根本目的。

(四)专业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目前,绝大多数金融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由于没有到过企业或金融系统里工作,缺乏实战经验,直接影响到金融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专业性也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三、西藏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基于我校金融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目前金融业的最新发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课程体系,强化金融实践教学内容,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改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课程体系

首先,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的综合素质。其次,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和质量。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特长,开设一些紧扣金融学前沿的选修课。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志向,采取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再次,开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可以增加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融资支持等方面的课程,比如“西藏经济发展专题”“地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民族地区融资支持研究专题”等。最后,合理设计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顺序。金融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是介绍金融理论应用和实务的操作原理,在开课的时间安排上,应该按照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地设计教学顺序。

(二)强化金融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实践、暑期实践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这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金融知识的能力。课程实践主要为学生提供仿真金融市场环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亲身接触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资本市场等,通过模拟交易,从而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及对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选派教师到国内一流经济学院进行再深造,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方法,鼓励教师到金融企业去挂职锻炼,尽可能获取专业上的实践实战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办学合作,教师可以利用校企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引进或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金融专家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对专业教师队伍加以培训,打造出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

四、结束语

我们将按照习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的贺信精神,调整金融专业课程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西藏金融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l]魏光强.校企合作下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3,(2):53,54.

[2]刘洋.针对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大学课程教改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3,(6):311.

[3]赵海荣.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基于金融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视角[J].中外企业家,2015,(17):167,273.

[4]刘念,刘一沙.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及手段研究[J].教学改革,2016,(5):189.

[5]汪萍.针对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探讨金融专业课程教改思路[J].时代金融(下旬),2017,(5):23,27.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教改课题 (项目编号:2016321)的阶段性成果;本文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项目编号:XZJKY2171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新时代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