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2019-11-21 08:37佟俊燕
时代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中小企业融资

佟俊燕

摘要: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多年来的发展痛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是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如何更好的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依然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改革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占据半壁江山,为国家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各方面都无法跟大企业相比,在社会地位上是“二等公民”;在金融机构眼中,是心中的梗。

面对满街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主们在有融资需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然而我们的国有银行更喜欢做锦上添花之举,不喜欢行雪中送炭之事。银行有自己的风险控制原则,这是由银行业务性质决定的。对银行来讲,中小企业就是风险的代名词,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债权人对企业的利润没有索求权,哪怕是有很高的预期利润,还是尽量“绕道而行”,能不做就不做。因此,各大国有银行比普通老百姓对房地产更加情有独钟,“有不动产吗?多大面积?”几乎是银行的标准用语,要求企业提供房产证、土地证抵押,否则即使有很好的现金流也不予考虑,生产设备在银行的眼睛里根本不算资产,那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而那些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命根子,是企业付出几百万、几千万的真金白银。因此,你若有个上千万元存款还好说,若是没有,基本上去也白去。试想企业如果有千万存款,还需要去银行贷款吗?

在银行机构高举“此路不通”的情况下,信用担保方式以抵押品更为灵活的特点进入中小企业的眼帘。当然,担保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反担保措施以相对风险程度的高低依次分为:首选土地证、其次房产证、再次控股股东个人房产和车辆加生产设备、再再次之则无。担保机构的普惠金融政策,保费低、收益低,但依然把不动产列入其中。同时,担保机构的资本运作手段有限,对接的银行渠道窄,在银行“信度低”的担保公司就会受到严格审核,所以放大倍数整体偏低。

融资租赁业务,这几年像雨后春笋充斥着市场上的大街小巷,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打开了另一扇门。倡导“立足租赁、走出租赁”的经营理念,坚持将金融服务和产业运营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可以提供复合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并以其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但融资租赁资金成本很高,名义利率基本在年化10%以上,甚至有时可达年化15%左右,并且需要扣除所获资金总额的10%作为保证金,到期时抵减最后一期还款金额,因此融资租赁的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债券利息和银行贷款同期利率。公司经营不景气时,固定的等额本息租金支出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和压力。因此,市场上大部分的融资租赁公司也是首选飞机、轮船、汽车等大型企业以避风险,中小企业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这几年,在国家大力鼓励企业上市的浪潮中,股权私募融资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非上市公司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资源互补。股权私募的前期需要经過非常严格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程序,包括基本情况、历史沿革、股权结构、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财务指标和法律等方面,所发生的前期费用一般需要企业承担,无论是否融资成功,都是企业需支付的沉没成本。股权私募机构的投资理念是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以便于投资后在二级市场上套现退出,获得超额回报。可以说股权融资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是资金使用期限长,其次,股权融资没有定期偿付的财务压力,财务风险比较小,应该是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福音,但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信念支撑下,中小企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野蛮生长,起点低、法律意识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水平有限、内部管理不规范,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同时碍于我国IPO要求的条件限制,中小企业的上市更是难上加难。曾有“B股”销声匿迹,再有“新三板”哀声一片,金融监管法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机构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切实保证,制约了机构投资者的脚步,制约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实施和拓展。

民间信贷,现在好多人认为高利贷是资本的产物,游走在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的边缘,应当予以坚决取缔。可是这些人恰恰忘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民间借贷在舒缓中小企业的“钱荒”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历经国家多次的严查、严打,但这些“地下”的资金依旧以其范围广、利息高、参与者众的特点,从江浙沿海扩展到内陆地区,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告示着市场刚需的存在。我们都知道民间借贷的利息远远高于银行利率,有的借款月息4分是底限,但存在即为合理,在关键时刻成为了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在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收紧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更多地求助于民间借贷,短期内解了燃眉之急,但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企业债务负担,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所谓“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借新债还旧债、债多不愁”的调侃,实则是无法支付到期债务,陷入资金恶性循环的自我安慰。中长期来看,民间借贷在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更像一剂精神鸦片逐渐侵蚀着实体经济的利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和长期发展。

资金短缺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甚至连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都不太愿意选中小企业,如何打破融资这个瓶颈,是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仅仅依靠企业自己的努力很艰难,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全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一、建立差异化的授信业务制度

针对中小企业不动产少、抵押物少、有形资产少的现状,制定有别于国有、大企业的授信标准和监管政策,实现政策标准层次化、金融产品多元化、服务一体化的授信体系,提倡审贷程序简化、业务流程优化。

二、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金融机构或在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专设中小企业信贷部,并要求发放贷款的最低比例,将对中小企业贷款执行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的单独考核、单独管理的体系中。

三、规范民间资金的统一管理

在民间资金雄厚、活跃的地区,适当试点吸纳民间资金,运营金融政策、措施和手段引导民间资金的规范操作,在银行利率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利息成本,作为专属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既保障民间资金一定的利润,规范“地下”资金使用,同时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渠道。

四、拓展项目贷款业务

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很多经营性投入,比如新建生产线、购入大型设备、并购上下游企业等。中小企业可就单一的项目,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未来预测现金流、资金使用计划等相关资料,金融机构可就某一项目发放贷款、设立资金监管账户,监督跟进资金使用。

五、加大信用贷款力度

对于抵押物少、现金流好、安排就业率高的中小企业,给予年现金流一定比例的贷款,可适当增加流量贷、劳动密集贷、税金贷等信用贷款额度,扶持其发展。

六、多元化的政策支持

提供中小企业就业率补贴;对于年销售额达某一标准的中小企业,适当降低税率、所得税减免;对于年缴税金额达到某一标准的,进行纳税奖励等。

总之“打铁还须自身硬”,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使各项指标符合政策要求,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更加顺畅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不再为“没钱发展愁白头”,使企业更加专注产品、专注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和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1900.

[2]楼丽娜.浅谈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必要性及模式[J].全国流通经济2011.

(作者单位:西安宏兴乳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