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途径

2019-11-22 14:31周青
艺术评鉴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传播学

周青

摘要: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传播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审视,试图就甘肃天水社火舞蹈传播的创新发展进行初步探索。为我国当地民间舞蹈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系统性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传播学   甘肃天水   社火舞蹈   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27-02

一、相关背景概述

(一)传播学的概念与内容

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关于传播的定义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约126种,但不管是从什么视角切入,其都具有“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的含义。19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的传播学,后又蔓延至西欧、日本、英国等国,现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发展。传播学已成为世界上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过程、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探索现已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传播理论,可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传播的本质、机制、过程、效果,乃至于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另外,传播学与众多人文学科都有交集,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但无论研究范围多么广泛,其重点关注的还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还是着眼于研究人与人、团体、组织、社会的关系:人是如何被影响、如何报告与接受消息、如何娱乐与受教的……。一般而言,可将其研究划分为大众传播、内向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因此,可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第一,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第二,大众传播机构的性质、作用和内部的各种关系,大众传播制度、以及国家政权对大众传播事业的控制;第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传播过程和效果等。”[1]

(二)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播布地域和内容

关于天水的名称来源,有个“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该地域历史悠久,曾名上邽、成纪、秦州。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可追溯至伏羲女娲的诞生、华夏文明乃至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且现每年举办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境内有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在天水。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播布地域为天水市及其下辖的两区五县:秦安县、秦城区、武山县、北道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县、甘谷县。播布内容是流传于该地域的社火舞蹈主要包括夹板舞、蜡花舞、舞狮、舞龙、秧歌、打花棍、陈姑赶船、戏鳖、跑旱船、大头和尚戏柳翠、羊皮鼓、走马灯等。本文将还在流传的天水社火舞蹈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取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意义、传播方式,从当地社会文化历史、受众心理、审美意识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

二、甘肅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

传播要素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信源、信息、信宿、媒介手段、反馈情况等核心要素与心理倾向、时间空间、文化环境因素和信息质量等隐含要素。就舞蹈传播而言,可包括演出前的信息传播与演出后的再传播。首先,如果观众不知道确切的演出信息,那么演出者与观众同时在场导致传播发生的刚性需求则会失去支撑。唯有双方都在场,传播才有可能实现。其次,当观众和舞蹈者对舞蹈作品能够产生共鸣、具有相同的理解之时,双方的情感与思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舞蹈交流这个前提的客观存在,那么舞蹈的传播则无法有效的开展,反之,如果没有舞蹈的传播,舞蹈交流也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及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性。演出后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舞蹈评论乃至人们之间口口相传的评价,都可促进或者导致一个舞蹈作品、一个舞团的广泛传播代代流传或慢慢跌落最终逝去。这个舞蹈作品好不好?能不能被人民大众接纳而广泛传播?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很好的说明该作品的社会价值及其存在的意义。诚然,舞蹈传播对于舞蹈作品的社会价值呈现与接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舞蹈作品被创造、被表演、被观赏、被传承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民族的舞蹈文化必须依靠舞蹈传播保留与发展。因此,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保存保留该地域社会历史文化、继承发展该民族舞蹈文化;实现了受众群体意义构成与情感沟通的分享手段、个人身份属性标识确认的有效渠道;对于和谐社会的凝聚、发展具有坚实的保障、对于社会机制的运行有着观察、守护的作用;更是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手段。

三、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途径

(一)民间仪式:神圣与传统

民间“社火”活动仪式作为天水社火舞蹈所属的环境成分,赋予了天水社火舞蹈得以存活的特定的时空文化因素,为其千百年来的繁盛发展提供了淳厚的民俗文化土壤。每逢春节社火,在庙宇、家庭院落及村庄公共场所表演天水社火仪式及传统舞蹈。最显著的社会动能与目的就是当地民众驱邪求福的宗教祭祀心理欲求,用最质朴的仪式与舞蹈,传承本族群的审美倾向、思想意识、历史发展。可以说,天水社火舞蹈传统的表演机制自然传承,其神圣的民间社火仪式离不开人民群众以及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思想。

(二)文化展演:世俗与现代

文化艺术展演是由专业舞蹈工作者对原生形态的天水社火舞蹈经过收集、整理、加工,在民众中为了自娱或健身或文化艺术传承,由专业舞者或部分人民大众演绎的文化艺术舞蹈作品,可在广场、舞台上展演的传播途径。从最初农村的神圣祭祀仪式舞蹈到县城的艺术展演舞蹈的微妙变迁,正是天水社火舞蹈传统和现代、神圣同世俗的症结之处。另外,文化展演的传播途径大多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举办,这其中就会涉及到天水社火舞蹈与政府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地社会的深层结构与文化变迁,并对理解其传播途径也有新的视野和观点。

(三)影视记录:多媒体与大众

与过去在民间祭祀、迎神等特定时空中传播的天水社火舞蹈相比较而言,现如今将舞蹈动态录制在多媒体新技术媒介上,以舞蹈影视纪录片的方式在人民大众中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一般而言,舞蹈影视纪录片大致包含“舞蹈舞台纪录片、舞蹈专题片、舞蹈艺术片、舞蹈教学片、地域风情舞蹈片、舞蹈故事片等。”[2]天水社火舞蹈的多种舞蹈影视纪录片的录制,也是扩大社会群众基础、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力普及手段与方式。对于提升大众传播的自觉性意识,进一步增加天水社火舞蹈的良性主动传播,具有深厚的内在动力。

(四)互联网+:大数据与未来

加大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开发,突出地域性特点,打造地方品牌文化。如旅游与天水社火舞蹈,天水社火舞蹈艺术与村庄、天水社火舞蹈博物馆、传统美术工艺与天水社火舞蹈、雕塑与天水社火舞蹈、壁画岩画与天水社火舞蹈等各领域均可大力开发。打通天水社火舞蹈的相关文化产业链,拓宽其传播覆盖面与创新性。

(五)口传身教:教育与代际相传

当地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在天水社火舞蹈的文化教育传播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代代相传的口传身教,无论是舞蹈美育教育或舞蹈专业教育,都可为建立有计划、有目的的天水社火舞蹈传播体系,力求体现舞蹈的本真与活态传承,在秉持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利用学校教育进一步育新人、兴文化,体现其在当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尚仁.新兴学科小词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8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77.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传播学
传播学视域下学术期刊封面文化符号图像选择及改进策略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带刺的苍耳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浅谈川剧艺术传播方式的演变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