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专业学习入门之道

2019-11-22 14:31梁伟
艺术评鉴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二胡

梁伟

摘要:二胡专业学习对每一位专业学习者而言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训练过程;而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这在二胡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一名二胡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右手长弓训练与左手把位训练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提出了训练目的与期望达到的效果;然后,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训练中的次序安排与在训练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都做了一定论述,特别是关于右手运弓的弓段“力度分区”训练与左手换把的“基本把位”手型训练,对于二胡专业学习者“如何入门?”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二胡   专业学习   运弓   把位概念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70-04

二胡专业教学自刘天华以降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演奏技术与艺术表现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我们看到莘莘学子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进行着艰苦的训练与长期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仍能发现一些二胡专业学生在左右手二胡基础训练中存在某种技术缺陷及理解误区,从而直接影响了其专业学习向纵深发展——花了很多时间、练了很多乐曲却仍然感觉徘徊于专业演奏门径之外。究其原因,缺乏认真的思考与系统的训练仍然是其主要方面,在“枝經肯綮”中,如何使“入门”问题迎刃而解,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什么算是“入门”,也就是在专业学习中“登堂入室”,而非盲人摸象、管窥一斑。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获得严谨求真的思考习惯,培养初步的审美品格,具备在专业学习中逐步深入探究的能力……在这如许多的繁复要求中,培养自我主动思考能力是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关键。

那么二胡演奏中的技术性训练应该如何找到训练的途径?左手按弦与右手运弓的逻辑原点又在哪里?笔者这里想引用二胡前辈张锐先生的一段话来展开后面的论述:

张锐在《美,我的十二个愿望》提到“我,自从—九四一年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奏二胡至今已四十多年了,我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艺术道路。回顾过去,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我始终没有丢弃二胡,近年来,虽然登台演奏的次数少了,但每天练琴从不间断,这是出于责任,也是出于爱好,甚至是生理的需要——练琴已成为我每天必不可少的运动了。”①

“我年轻的时候演奏二胡,往往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很少考虑演奏的技术、方法和艺术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追求如何使乐器发出壮美的声音,如何使演奏更为动人,所谓十二个美的愿望,也就是演奏的自我要求。现在我每天练琴,仍然根据它对自已提出新的练习目标,那就是:音位稳、机能活、音程准、音律美、音质纯、音色富、音势贯、感情挚、节奏畅、律动生、强弱著、内涵真。”①

我们把这些“美的愿望”稍加分类,主要体现在右手运弓方面,音质纯、音色富、强弱著……主要体现在左手按弦方面,音位稳、音程准、音律美……主要体现在音乐形态方面,音势贯、节奏畅、律动生……主要体现在技术训练及心理预期方面:机能活、感情挚、内涵真;可以看出其对二胡演奏的愿景有一半集中于左右手的基础技术层面。

一、二胡右手运弓入门之道——音质、音色及力度变化

对于二胡演奏音质、音色的优劣不单单可以依靠主观感觉来判定,也可以通过相关的理论思考与一定的声学实验进行检验。音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定义为“不同的乐器或人声所发出同一高度的音,仍各有特色,区别在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的音色,决定于泛音的数目和它们的相对强度如何”②。我们知道,我们的耳朵之所以可以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演奏相同的音高,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音色,或者说,由于乐器制造材料、形制等方面的不同,即使发出同样震动频率的基音,也会由于泛音数目的多少与泛音之间相对强度的不同而产生耳朵清晰可辨的差异。

那么,如本文所讨论的二胡来说,如何才能产生“好”的音色呢?就物理震动方面来说,所谓“好”的音色就是琴弦能够进行最充分且规则的震动,从而产生相对最多泛音效果的音色。而从演奏方面来说,产生好的音色就在于弓毛对琴弦的压力保持以及琴弓相对于擦弦点的速度保持,也就是说,右手运弓是决定二胡音色好与差最重要的因素。

而对于二胡演奏的力度变化来说,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就是弓压与弓速,要在强弱变化中得到良好的音色就必须对这一对关系给予充分的关注,使得弓速与弓压始终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相互配合,简单的说就是:弓压轻弓速慢(音量弱),弓压重弓速快(音量强)。而在“轻慢”与“重快”所产生的音量强弱变化之间一定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也就是要始终保证琴弦可以发出充分且均匀震动所产生的音色,这一合理的音量强弱范围即是这件乐器所能演奏的最大音量变化区间。

在上图中,C线代表的音量强度变化线由无数A线(弓速)与B线(弓压)等比例变化相交织所形成的无数音量“点”组成;当运弓由慢到快,弓压由轻到重运动时,我们得到一个由弱渐强的长音。但在实际中,我们更常用到的是音量的保持,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上面这个平面图中C线上的某一个点做一种三维的想象,即,任意一点都能够在纵深的三维空间里持续,从而使得在弓速与弓压等比例关系中的某一点得以保持,在时间中得以延续,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运弓前就要确定需要运用何种弓速与弓压的配合,这是我们进行长弓空弦运弓训练的重要目的。

训练中在保持运弓中擦弦点角度与弓速的统一的前提下,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弓压是保证演奏出好音色的关键。如何在运弓前就能够确定“弓速-弓压”与音色音量的相互关系,是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便于学习者练习并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对由于“弓速-弓压”组合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力度级别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音量区:

(一)中位区(M)

中位区是五个音量区的起点,在中位区找到合适的“弓速-弓压”组合对于音量分区练习至关重要。赵寒阳在《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一文中提到“二胡科学演奏的方法要遵循两大法则:即自然法则与最小能量法则。自然法则就是演奏动作要尽可能的与生活中的自然动作相联系,最小能量法则就是要用最小的能量换取最大的效率”③。在二胡运弓中最少依靠外力,几乎完全利用二胡弓杆的重量使外弦规则震动发响的弓速弓压组合就是音量中位区。

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一个全弓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标记为前1/4弓为弓尖、后1/4弓为弓根,中间2/4弓为中弓。用右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捏着弓头调节弓毛松紧的部分,完全不施加外力,仅仅利用弓杆的重量靠住外弦,从弓根拉到弓尖并尽量保持均匀且中庸的弓速,会发现,在演奏弓根部分时由于弓杆重量过大会产生一些杂音,当演奏到弓尖时,由于力矩的变化,弓杆作用于琴弦的压力过小,音色会有发虚发飘的情况。细微的调节整体运弓速度(弓速偏快时,琴弦规则震动弓段偏向于弓根,弓速偏慢时琴弦规则震动弓段偏向于弓尖)使得弓根、中弓、弓尖的音色變化分布尽量均匀,这时在中弓2/4部分将会产生一个中庸力度的长音——音色很平均、音量既不太强,也不太弱,持续时间大约为一秒。把握住这一运弓速度,并把中弓区的音色向弓根与弓尖两个方向扩展,通过握弓手指对于弓杆的细微调节——弓根部分收一点点弓杆重量,中弓部分完全放松,弓尖部分对弓杆加一点点压力。在全弓保持匀速运动的同时,尽量用最少的控制保持弓根、弓尖与中弓衔接时音色的一致,此时我们所得到的弓速弓压组合就是运弓音量中位区。

(二)中强(MF)中弱(MP)区

中强与中弱分区是五个音量分区中最常使用的两个分区,也是可以充分展示二胡特有音色的音量区,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中强区是指在中位区演奏全弓基础上弓速加快一倍,同时适当增加弓压所产生的音量变化,即弓速由每弓两拍(速度每分钟60拍)加快为每弓一拍。在练习中强区长弓时,要注意全弓力度的保持,使得琴弦可以充分震动,并且在弓根、中弓和弓尖部分保持相同的振幅。

中弱区是指在中位区演奏全弓基础上弓速放慢一倍,同时整体控制弓杆重力。弓速由每弓两拍(速度每分钟60拍)减慢为每弓四拍。在练习中弱区时要特别注意弓速的平稳与弓压的均匀,控制音量的变化,尽量保持音色的统一,认真体会在中弱区时二胡音色的特点。

(三)强音区(F)与弱音区(P)

强音区与弱音区是五个音量分区中较为夸张的分区,几乎也是二胡这件乐器所能表现的极限音量。在保证音色的前提下,认真练习并合理运用这两个分区的音量变化,可以极大的提高二胡这件乐器的音乐表现力。

强音区是指在全弓演奏中强区的基础上弓速加快一倍,同时琴弓对琴弦施加相当大的压力,即弓速由每拍演奏一弓(速度每分钟60拍)加快为每拍演奏两弓。对于运弓来说,每秒钟演奏两个长弓,并且要求声音扎实而统一,既不能让琴弓在弦上空跑,也不能由于力量过大产生噪音,对于运弓时右臂的整体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力量传导必须非常直接,绝不能拖泥带水。

弱音区是指在全弓演奏中弱区的基础上弓速放慢一倍,同时要相当小心的控制弓毛对琴弦的压力,即弓速由每弓演奏四拍(速度每分钟60拍)减慢为每弓演奏八拍。所谓强奏难,弱奏更难。难点并不在于音量的弱,而在于当弱奏时很难保持音色的延续、统一与运弓手臂的松弛、协调。特别是手腕的放松与手肘的配合,由于弓速很慢,在控制中很容易造成这两个关节的紧张,打破右臂运弓的协调性造成声音的断续。

以上五个音量分区的论述都集中于外弦空弦,对于内弦可以在每个分区内,根据外弦的弓速和弓压感觉转移到内弦来练习。二胡乐器的特性决定内外的用力方向均不是垂直向下,而是外弦力度向身体外并稍向下(贴住琴桶)、内弦力度向内并稍向下。这就要求在运弓过程中内外弦手臂整体运动感相同的前提下,右手的握弓点外弦控制弓杆,内弦控制弓毛。

在以上五个音量分区中,演奏一个长弓从最短的持续0.5秒,到最长的8秒,在时间上相差了四倍,而从波形图也可以看出,最弱到最强的振幅差同样接近四倍,而在每个分区之间不论是在力度上还是在弓速上都存在很大的变化区间,并且在实际演奏中弓段的变化也同样丰富,掌握音量分区之间的转换将是练习的重点。

二、二胡左手按弦入门之道——音位、音程关系及律制的美

与二胡右手运弓的评判标准类似,左手按弦音位是否准确也可以通过声学实验来进行定量分析,但在实际练习中更多是依靠演奏者自身的音准辨别能力进行判断。在二胡演奏中,音准受到乐曲的创作类型、风格特点、伴奏协奏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往往对音的“准”不能一概而论。

三种常用的不同律制在二胡演奏中均有体现,需要分别加以训练。例如;二胡演奏具有鲜明歌唱性风格的旋律一般采用五度相生律的律制、演奏近现代创作型乐曲中具有分解和弦特征的旋律一般贴近纯率的律制、演奏具有鲜明西洋大小调风格或者调性多变并常常以钢琴作为伴奏协奏乐器的音乐作品往往需要向十二平均律靠拢。

在二胡演奏中把握不同律制中变化需要从音位、音程关系上明确训练方法,并培养不同律制在听觉上的主观辨别能力。

(一)一把位基本手型的确认

在这项训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把位位置”与“指距关系”这两个紧密联系的部分。把位位置,是指左手虎口在二胡琴杆上的位置。指距关系,是指当虎口固定于某一把位之后按弦手指之间的音程关系。

在二胡把位这一概念中,有传统把位与新把位之分,所谓传统把位是指每一次的虎口位置移动都以当前调式的骨干音(稳定音级)作为食指按弦的音位来进行换把。而“新把位”采用了小提琴上,每一个音阶的二度位移,虎口位置都要相应做出移动的,所谓“一音一把”的换把方式。这两种换把方式各有所长,需要根据旋律形态,依据方便演奏或有利于音乐表现的要求进行灵活采用。

不论采取哪一种换把方式,“手型”在换把中的保持都非常重要,手型的稳定是音准的切实保障。而一把位手型的确认是换把练习的基础。左手虎口的琴杆位置与食指的按弦位置相结合,可以确认手型,并通过在一把位从虎口位置确认食指位置,其它把位保持手型,整体位移来进行练习。当位于一把位时,虎口位置基本出于千金线下沿,食指靠近掌关节的第一部分基本保持水平状态,靠近指尖的两个关节自然弯曲,使得整体左手手型呈现半握空拳的状态;手腕基本保持平直,当按弦的一、二、三指放于弦上时都能感觉到由于与大拇指下大鱼肌的反作用力而带来的稳定感。在这样的手型状态下,细微调整指关节角度,并确认音准,以此作为左手基本手型的基础。

(二)不同律制的传统换把训练

不同律制的传统换把训练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大小调音阶训练

在二胡当代作品创作中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加入,这类创作型作品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二胡这件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与音乐深度,另一方面也对二胡演奏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类二胡作品往往以某种西方曲式结构作为载体,以西方调式体系作为方法,往往采用乐队协奏或者钢琴伴奏的音乐呈现方式,但又具有传统中国人文风貌的内在韵味。在这类音乐作品学习过程中,音准是一大挑战,频繁的转调、离调甚至采用某种人工音阶所带来的变化音往往是演奏者在音准把握中无所适从。

在训练中可以采用以D调为起点,采用适当的换把原则,辅以不同的弓法演奏两个至三个八度的音阶,在练习中特别要注意大小二度的关系、调式中骨干音的位置、换把过程的平顺等方面的掌握。在熟练掌握D调音阶后,再依次加入F调、G调、降B调及C调的音阶练习。

2.以五度相生律为基础的民族调式旋律训练

二胡作为一件擅长演奏旋律的乐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民族音乐旋律练习也是培养演奏者对于音律的“准”与“美”的重要方法。在此项练习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同调式的五声音阶练习,主要确立不同调式五声音阶中的换把方法以及体会音阶过渡时的流畅与均衡。第二阶段是要学习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民族调式旋律中确立音位的准确与把握音律的美感。民歌旋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必经之路,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特别是可以体现宫、商、角、徵、羽调式不同音律特点的民歌作为训练材料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旋律音准的把握,加深对于民族音乐旋律“美”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演奏以此为基础延展而来的器乐化旋律。

3.以纯率为基础的西洋大小调分解和弦训练

分解和弦一般以纯律作为音准标准,在二胡这种基本只能演奏单声部的乐器中是一个难点,而且在乐曲演奏中由分解和弦所构成的乐句并不常见,所以在二胡音准的专业入门学习阶段可以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再进行学习。

学习分解和弦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对于二胡演奏者和声音响(纵向思维)的培养,这项能力在二胡专业学习的后期显得尤为重要。二胡音乐作品的呈现方式在现阶段越来越倾向于二胡是作为整首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其它乐器(钢琴、乐队或其它乐器组合形式)来共同演绎。在此类作品中,同一个时间点的纵向音响关系是二胡演奏者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在二胡基础训练中不同调式、不同调性的分解和弦练习,使二胡演奏者具有一定程度的音乐和声内心听觉以及获得对于和声性旋律的音乐记忆力,由此而获得的纵向和声音乐把握能力将为后期的专业学习在演奏音准方面铺平道路。

在二胡專业学习的入门阶段,如何高效地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如何用“脑”、如何用“眼”、如何用“心”,其最后都归结于“手”的细微运动。在学习过程中“看、听、感”的往复循环是建立良好练习模式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正确的左右手肌肉动作,通过“看”来确认外在动作的准确、不走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确立对于音色及音准的认识,通过“听”来确认所演奏出的乐音达到内心预期,通过“感”来内化正确的左右手、臂、肩及全身的肌肉协同运作。通过在练习过程中的由“手”入“脑”达到在演奏中的由“心”入“手”,才能真正在音乐表演中做到“有感而发”、“琴人合一”,从而“登堂入室”,在音乐的浩瀚海洋中寻找艺术的真谛。

注释:

①张锐:《美,我的十二个愿望》,《音乐爱好者》,1981年,第01期,第14页。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794页。

③赵寒阳:《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下)》,《小演奏家》,2008年,第02期,第40页。

猜你喜欢
二胡
在秋浦河下游(组诗)
二胡悠悠
这才是我的路
二胡现代教育发展史研究
我的爱好
我与二胡
我和二胡的故事
一把二胡
爱拉二胡的爷爷
我的二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