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产党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哲学依据

2019-11-23 07:28王立媛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绩观实事求是新时代

【摘 要】 政绩观反映了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文章认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正确政绩观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体现着以联系和发展为总特征的唯物辩证法,体现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

【关键词】 新时代;政绩观;群众史观;联系与发展;实事求是

政绩观,指的是领导干部对自己执政期间所取得成绩的一种态度、一种认识,它直接反映了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领导职务对于执政的内在要求。政绩观不同,导致领导干部所创造的政绩也大有差异。因此,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其科学内涵,对于新时代共产党人树立正确政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政绩观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解决的是“为谁树政绩”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全面地、科学地回答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共产党人创造政绩的过程说到底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积极创造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因此,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政绩的判断也必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3]坚持执政为民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出发点。树政绩如果仅仅考虑的是自己,为自己贴金、为自己造势,势必会脱离群众,损害群众的利益。

1、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是為民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可以说是共产党人所一直坚持的准则,以人民为中心,争当群众带头人、带领群众一起干。党员干部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无论是十九大报告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大角度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还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民生活各方面所提出的根本改变,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我们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我们所做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使人民更幸福,使社会更和谐。

2、评价政绩的最高标准是为民

我们常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说到底,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才是评价领导干部的最终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没有硝烟”、没有退路的反腐风暴席卷而来,党内一批腐败分子折戟沉沙、纷纷落马,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一片叫好。“习式反腐”成为近些年来十分抢眼的一招。总书记也是赢得了“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这样的赞誉,这是对他个人魅力的评价,更是对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赞扬。

二、正确政绩观体现着以联系和发展为总特征的唯物辩证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这里存在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发展着的,而这正是唯物辩证法区别于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因此,看问题、做事情都要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入手,切不可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是处理好“功成”与“接力”的关系。每一个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都是上的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个共产党人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同时,也是在伟大事业这一新长征新征程“长链条”上衔接好、接力跑。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中,同大家讲起山西右玉县委一任接着一任带领人民群众治沙造林的故事,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棒一棒传下去、一棒一棒干下去,持之以恒完成整个接力赛。正是凭着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一任,艰苦奋斗60多年,右玉的县委书记们才创造了改变山泽、惠泽后世的卓越政绩。

所以,对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薪火相传、接续发展的伟大事业,我们所要创造的就是“接力跑”过程中的政绩,而不是脱离发展全过程的“独立政绩”。把所创造的政绩放在历史长河中来审视,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

二是处理好“显功”与“潜功”的关系。显功就是已经显现出来的政绩,是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潜功就是没有显现出来以潜在形式存在的政绩。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就写过,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称赞,就是因为他不追求那些所谓的“显绩”,而是不图功名、无私奉献,这种“潜绩”,其实就是最大的“显绩”。

从总书记这段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显绩还是潜绩,都是政绩。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我们在现实工作中,要合理、辨证的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切不可顾此失彼。

三是处理好“金杯银杯”与“群众口碑”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曾说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这一论述阐明了“金杯银杯”与“群众口碑”的关系,揭示了群众口碑的本质内涵。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正确政绩观体现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解决好“怎样树政绩”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4] “制定一切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只要注意这一点,就不会犯大错误。”[5]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更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其中,“尽力而为”体现的是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宗旨和共产党人积极发挥能动性不断进取的决心,“量力而行”是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我们说要学习塞罕坝人“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实我们更要学习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正是对塞罕坝地区宜林的科学判断、对塞罕坝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决策、对适宜于当地的造林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探索以及与时俱进的管理和技术革新,才使塞罕坝在一片次生残林、退化草原和入侵沙漠相交错的荒凉地带造成了一大片面积达110多万亩的人工林,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总之,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就是共产党人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本质要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政绩观融为一体、内在统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了这样的世界观,我们就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反映到价值观上,就是追求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共产党人志矢不渝的价值取向。这样的价值观反映到政绩观上,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作为,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创造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32.

[2][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932.759.

[3]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1.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8.

【作者简介】

王立媛(1987—)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中共赤峰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建.

猜你喜欢
政绩观实事求是新时代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政绩看“观”不看“官”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