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PMSD”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11-23 08:17单天娇
职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职

单天娇

摘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结合传统数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PMSD”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确立职业化培养目标,以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学习特征为核心组织阶段化实施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开展多元化考核评价,进一步增强数控人才岗位竞争优势。

关键词:中职  数控专业  “PMSD”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传统人才培养以教材为载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学生岗位对接性欠佳,极大影响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可。“PMSD”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就业岗位,采用职业化目标、模块化课程、阶段化过程和多元化评价进行人才培养。职校人才最终必须适应岗位需求,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急需构建“PMSD”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增强数控人才岗位竞争优势。

一、“PMSD”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PMSD”是Professionalization、Modularization、Staging、Diversification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P”代表职业化培养目标,即通过分析岗位能力,确定培养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目标;M代表模块化课程体系,即整合教学内容,建立以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教学体系;S代表阶段化实施过程,即依据学生学习规律,借助任务分阶段组织教学;D代表多元化评价方式,即针对学生发展实际,构建多维度评价考核体系。“PMSD”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适应岗位的应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从业力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模块化课程建设、阶段化过程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构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体现以下特点:一具职业岗位对接性,强调结合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二具工作任务导向性,为突破技能点根据任务确立模块化课程;三具能力培养综合性,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还重视综合素养;四具考核评价激励性,运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出“PMSD”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以下问题:一是中职毕业生职业技能不扎实,编制工艺与程序能力弱;二是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欠佳,工作责任感、交流合作能力未能达到企业期望水平;三是中职毕业生岗位优势不突出,没有显示“上手快”的优越性。

二、“PMSD”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PMSD”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相关企业合作,了解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加强理实一体融合,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有效开展教学。

1.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确立职业化培养目标

岗位对就业群体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这就决定职业教育必须以岗位为导向培养人才。通过调研笔者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发现数控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绘图员、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普通机床操作员、机械装配工,因此笔者学校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师傅、骨干教师等构成的数控专业建设委员会,重新明确中职数控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表1)。

在注重职业能力的同时,用人企业在意学生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所以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建设委员会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整个学习生活,遵循崗位需求确定中职数控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专业能力目标与职业素养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即具备读绘图样、工艺设计、编程加工、质量检测及机床排故维护的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即具备敬业奉献精神、合作创新意识。

2.以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与再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培养企业“能用愿留”的人才,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紧抓学生综合能力。为此,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研讨典型任务,重组教学内容,设置以“知识—能力—素养”培养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分为职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深化、顶岗实训四大块。其中职业基础模块由基本课程(文化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技术、普通机床加工)组成,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奠定职业基础。专业技能模块包含专业核心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UG建模与加工中心操作、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借助对建模编程与加工检测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专业深化模块按照工作开展过程进行强化训练,将学生学练和职业资格考证(数车/数铣中级工)结合起来。顶岗实训模块结合职业能力训导(普通机床加工综合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数控维修综合实训、企业岗位实习),创建岗位体验平台,让学生从新手阶段过渡到职业阶段。

3.以学习特征为核心,组织阶段化实施过程

中职生是16~18岁青年,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学习特征。所以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建设委员会依据教学组织、学生认知规律,将中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参观数控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与岗位需求,获得认知体验;通过学习文化与专业基础,增强学习积极性,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在编程、加工与检测中提高生产操作、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核心技能。

第三阶段(第三、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在“校中厂”设计、实施产品,完成固定工种培训,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岗位技能,拓展职业能力。

第四阶段(第五、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多工种综合训导与顶岗实习,通过生产应用真实项目,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准就业实习,积累社会经验,帮助学生向员工角色转换。

4.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开展多元化考核评价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建设委员会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传统轻实践、轻生评的考核方式,设置中职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含6项基础性指标(思想道德、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考试、顶岗实习)与2项附加性指标(技能竞赛、文体竞赛)。

专业基础课程评价(表2)与专业技能训练评价(表3)异中有同,都根据指标内涵进行多方评价,学生、教师、企业共同参与;改变“一考定成绩”的方式,结合定性、定量评价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使评价手段更具针对性;注重分阶段模块化考查学生应知应会能力,通过加强实践考核,实现评价过程持续化。

三、“PMSD”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PMSD”人才培养模式要得到政府、企业、教师等各方大力支持,就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

1.强化课岗对接

“PMSD”人才具备的特征是岗位应用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对接实际岗位,基于岗位任务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快速适应具体岗位要求。

2.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师。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具有创造性教学艺术与高超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带动学生真正学会学以致用。

3.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培养职教人才的有效手段。为此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同企业一起建立融教学生产、资格鉴定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稳步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婕妤.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

[2]李培军.构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2016(44).

[3]强华,肖定寿.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6).

[4]王宣,杨辉.基于S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作者单位:宁波市奉化区工贸旅游学校)

猜你喜欢
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职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