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2019-11-23 06:07周建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1期
关键词:管护林地农民

周建伟

作为一名林业基层工作者,结合自己在基层工作的所见所闻,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乡村振兴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的基本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做好生态乡村文章,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村振兴规划纲要,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改善良性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吉林市乡村当前发展现状及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1996年农村土地进行二轮土地承包后,这22年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玉米良种的不断更新,使玉米的种植工艺越发简单,玉米产量不断增加,随着玉米收购价格的持续上涨,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毁林开荒日益严重,大面积林地被逐年蚕食开垦种植玉米,有些地方已经开到了山尖儿,放眼望去都是玉米地。随着山上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林地蓄水保墒能力丧失,环境急剧恶化,造成自然灾害频发。2010年7.28特大洪灾是大自然向我们提出的严重警告。至2017年7月,短短七年时间洪水再次泛滥,这是我们破坏环境酿成的恶果。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处于临界状态,恢复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农民的短期收益,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生态先行。2013年,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清理收回林地实施停耕还林的战略部署,要求“三年清收,五年还林”,今年是还林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截至2016年底,吉林市已清理收回流失林地271万亩,3年累计还林162万亩,超额完成当初制定的清理回收林地166万亩、还林100万亩的工作目标。可以说清收还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成绩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如何巩固还林成果,实现还林地可持续经营,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让广大林农能够在还林的同时保证基本生活质量不降低,收入有所提高,转变传统的种植思想和种植模式,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各级政府逐一加以解决,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2、当前制约乡村生态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

(1)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当前农村留守农民多数是50、60后,年轻的劳动力以及大学生基本都外出打工或者到大城市打拼发展,留守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保守且满足于现状,对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有时为了追求眼前的一点利益,往往不考虑后果,没有长远考虑。同时由于农村缺少监管和制约机制,有时一旦触及个人的一点小利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支持、不配合政府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缺乏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

(2)缺少长期统筹发展规划,政府服务职能没有形成合力

农村发展必须坚持长期、可持续、统筹谋划,切不可盲目搞生态建设。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一听他们的心声。现代的农民关注政策,关注市场,关注政府的决策。热切期盼家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有人能够带领他们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共同发家致富。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乡路建设、村屯绿化、六清整治,财政、林业、交通、环保、移民、水利等各个部门分别立项对农村进行单项改造,资金投入力度空前,但缺乏整体统筹规划,部分项目实施后效果不理想。路没有拓宽完善好,先绿化,路边沟没有砌筑好,先栽花,造成了部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一是农村生态建设投入资金不足。農民作为农村土地的经营者主体,应担当起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清收还林后短时间内林地不能产生收益,致使农民管护林地的积极性不高,政府仅对还林者一次性发放苗木补贴,后期管护费用无处落实,部分还林地处于弃管状态,造成杂草丛生,火险隐患严重。二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没有有效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对违法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少责任意识。三是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触动违法者,甚至有些人故意钻法律条款的空子,人为控制违法,行政处罚罚则制定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几点建议

今年吉林市统一战线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充分整合统一战线人力、智力资源,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迎合了时代的要求,统一战线助力行动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加强政府引导,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规范日常生活习惯

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各级政府有耐心,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不厌其烦的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实现重奖重罚。

(2)加大农村生态补贴资金的投入

广大农民实施停耕还林后,林地短时间内没有收益,还需要持续性投入除草、管护等相应费用,建议上级政府增加农民造林后的生态管护补贴资金,增加林业补贴资金的投入,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实现生态成果共享。

(3)制定完善的长期发展规划,着力发展生态经济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现一乡一策,一村一策。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格局,乡村振兴助力行动组有效发挥作用,积极动员涉农企业、涉农项目进驻乡村,帮扶当地农村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主要需要政府主导,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的落实下去,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132013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林业站)

猜你喜欢
管护林地农民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