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养成教育应成为中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

2019-11-23 07:46萧婵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中学生

萧婵琴

摘要: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具体内容的体现。文章论证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一、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入世以来,社会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对孩子的习惯和品行很少关心,甚至不闻不问。导致部分中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生活得过且过。如:不制定学习计划;不及时总结学习上的得失;对自己在学习上所要达到的层次标准随意性很大;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起哄闹事,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甚至认为只要自己能安静地坐在课堂就是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很差,有的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抄作业;业余时间很少有主动读书看报等学习习惯。如果这些不良习惯长期得不到解决, 学习成绩会直线下降,产生灰心失望的异常心理,因此出现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生活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大多数孩子生活在“四二一型”的家庭里,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溺爱,是当之无愧的小宝贝、小皇帝。他们往往集任性、骄傲、放荡、怪癖、自私、霸气、偏食、依赖、懒散等特点于一身。他们高傲自大,孤僻离群,自以为是的个性是由于家长们对孩子宠爱过度,过分迁就、娇生惯养造成的。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有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长期生活在缺少父(母)之爱的环境里,无法得到父母的悉心照料,属于家庭教育缺失群体。他们饮食没有规律,常常暴饮暴食;缺少爱心,乘公交车不能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守法意识淡薄,上学、放学路上追逐打闹;不遵守交通法规;道德水准较低,出口成“脏”;不懂得孝敬父母,几乎不做家务;不懂得节俭,追求名牌、时尚,挥霍浪费。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但影响孩子本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提高。

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俗话说:“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力量。从那些伟人或成功人士身上我们都能寻觅到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研究发现,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带领他们走向成功的殿堂。对每一个人而言,习惯养成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中学教育是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是成就孩子辉煌人生的基石。

(一)养成教育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希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配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所需。二十一世纪需要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身体健康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品质的养成需要从娃娃抓起。目前,就学生的普遍状况而言,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令人担忧,如果不从小注重习惯的培养,就很难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養成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利用活动课、综合科、实践课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主动质疑问题的习惯、刻苦钻研的习惯、独立解决思考的习惯、超越自我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收集资料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等,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反复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行为的指导和规范的行为训练。只有及时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与心理,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矫治、减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

一套完善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是抓好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因为制定各项相关制度和规范能够让我们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逐渐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在上级制度的基础上,一定要制定适合本校的制度和规范,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一定要制定适合各班级的制度和规范,具体、实际、有效地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指引方向。

(二)榜样示范,典型引路

榜样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争强好胜、善于模仿,帮助学生树立典型,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鞭策着、激励着他们的行为,在好胜心理的驱使下,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以榜样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及时修正不良行为。如遵规守纪榜样、勤奋学习榜样、吃苦耐劳榜样、孝敬父母榜样、助人为乐榜样、勤俭节约榜样,这些榜样就像一面镜子,使学生学有样板、做有标杆, 赶有方向。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关于学习行为习惯方面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李俊昌:男,14岁,七年级学生。父母离婚,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经常谎称作业忘带不交作业;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二)情况分析

父母和他缺乏沟通,需要关爱时,对他的关爱甚少。由于父母各忙各的,在学习上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对成绩差只是不停地指责,导致他的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孤独感、自卑感。上课极少举手发言,及时发言声音很小,一些简单的问题,他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他的智力水平很正常,他的反应能力很差。

(三)教育对策

1.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及时提醒、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在需要时给予帮助。

2.采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电话告知当天表现,对学习行为进行强化。

3.老师、家长要督促他将学习用品、生活备品摆放好。

4.多和孩子谈心,减轻他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教育效果

一学期后,李俊昌逐渐地活泼开朗起来。与同龄伙伴正常交住,学会和同伴相处。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变得自信,变得灵活,成绩也有了进步。

结论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因此,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强化、坚持不懈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规范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做自己未来生活的驾御者。

参考文献

1.孔繁红.浅谈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7)

2.李宏奇.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5)

3.格珍翻多.浅述中学生的养成教育[J].西藏科技》2015(10)

4. 陆海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M]北京文艺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中学生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