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9-11-23 07:46覃德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美文中华文化国学

覃德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这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一、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经典美文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的诵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学生对美文的理解、体会也在一层层地加深。利用早上、下午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高鼎的《村居》一诗,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学习汉乐府诗《长歌行》, 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地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而且多次的这样训练,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的千古名言。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程度。作文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惧怕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课外缺乏阅读,因为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儿童文学的小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同理,他们也往往擅长写作文,而且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通顺生动,这就是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若在文章中能增加一些名句名诗,更能为自己的文章加入亮点,经典著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写作风格,把自己的思想拔高一个层面,让自己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而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于感性思维,诵读经典著作,恰好能够锻炼这方面的思维能力,也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因为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国学经典,语言精炼优美,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地扩大,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会运用经典美文、诗词中的妙词佳句作为写作的引用材料,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因此,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学生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階。学生正在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猜你喜欢
美文中华文化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美文欣赏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