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019-11-23 00:52张俊林卿吴雪萍王江泉
关键词:空间杜宾模型

张俊 林卿 吴雪萍 王江泉

摘要: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生产率提升的同向发展十分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碳生产率增长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在考虑了空间相关性及相关控制变量后,产业结构高级化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碳生产率提升,还会对邻接地区碳生产率形成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因此,从持续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低碳技术效率、坚持引进外资和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等方面提出提升碳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级化;碳生产率;空间杜宾模型

中图分类号: :F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9)02-0001-13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2.001

一、引言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碳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世界各國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表示忧心,又对全力实施碳减排存在顾虑。“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经济产出,既要关注经济增长,又要致力于降低碳排放,体现了低碳发展的核心要求。据荷兰环境评估署的报告,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于200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1]。提高碳生产率对于中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来说,意义更加深远。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外需爆炸式增长和外资大规模涌入的速度迅速放缓。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外部和内部问题的相互叠加迫使中国经济必须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重心由第一向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它强调技术创新,注重科学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传统观念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必然提升碳生产率,但其实两者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性。因为新技术在研发阶段具有经济产出不确定下投入确定增加的特点,这不利于碳生产率的提升,而在产业化阶段如果不注重清洁生产,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进而降低碳生产率。“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典型模式,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的兴起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因物流运输增加了碳排放,进而可能导致区域碳生产率的总体水平下降。不同的产业,经济产出不同,碳排放水平也各异,这使得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碳生产率也会发生改变。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提升碳生产率是包括低碳技术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愈来愈大的碳减排压力下,中国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产业结构高级化朝着提升碳生产率的方向持续、深入地推进。

二、文献综述

Kaya等最早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碳生产率的概念,他们认为碳生产率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用GDP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表示[2]13。Enkvist、Beinhocker等认为碳生产率兼顾降低碳排放和促进经济增长两大发展目标,能够有效反映经济体的碳排放绩效[3,4]。

影响碳生产率提升的因素很多。国外研究多结合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进行针对性分析。Kim等在研究影响韩国农业碳生产率的因素时发现,水稻种植面积、化肥使用量、猪存栏密度与碳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奶牛养殖密度与碳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为了提升碳生产率,农业部门应减少含氮化肥使用密度,实现向高效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5]。Hu等研究了澳大利亚建筑业的碳生产率,发现技术创新是促进碳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建筑市场规模、机械和设备存量与碳生产率之间存在弱相关性[6]。Nishitani等基于2011年139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截面数据,研究了日本制造企业低碳供应链管理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低碳供应链管理超越企业内部组织形成跨组织环境控制力,比现有的环境管理体制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碳生产率[7]。Kim等研究了碳生产率和资本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高排放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制度创新可以取得较高的碳生产率,这样债权人可获得未来的现金激励,吸引资本市场参与者在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绩效的前提下进行企业投资[8]。

相对于绝对碳减排而言,提升碳生产率更能体现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约束下发展本国经济的意愿,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的核心。国内学者积极引入碳生产率的概念,进行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生产率影响的大量研究,结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观点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进碳生产率的提升。于雪霞运用LMDI方法研究了区域碳生产率变化规律及成因,发现长期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9]。同样,范晓莉的研究也支持此类观点[10]。唐志鹏等使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产业结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在所有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中产业结构占据主导地位[11]。第二类观点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抑制碳生产率的提升。程琳琳等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时发现,农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12]。同样,王艳丽等使用工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工业结构升级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工业结构升级抑制了碳生产率的提升,西部地区尤为显著[13]。第三类观点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复杂。高文静等分别使用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门限变量回归检验了工业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两种门限效应都存在,在门槛值上下工业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分别为抑制和促进作用[14]。

从研究视角来看,国外对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偏向微观,研究方法更加多样,而国内学者多从省级或行业的中观层面进行实证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碳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国内学者侧重研究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适应当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但研究结论呈现多样化。

猜你喜欢
空间杜宾模型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
中国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绿色增长效率及其空间溢出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提升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