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初步探讨

2019-11-24 05:53玉胜忠
教育界·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助推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玉胜忠

【摘要】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分析探讨了在国家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以及一些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西,地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自然条件恶劣,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面积409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248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贫困人口达13.67万。这里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被列为国家深度贫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是都安县唯一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县级公办中职学校。截至2018年,学校开设有10个专业,在编教职工136人,全日制在校生332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714人,校园学生贫困发生率达到2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总书记指示,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本文以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强调:“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在这个大扶贫格局中,职业学校责无旁贷。

(二)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是学校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转递的治本之策。”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深入挖掘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优势,加大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是职业学校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自身的需要。

(三)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的需要

为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都在谋划发展和当地相适应的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谋划,更需要群众的参与,而群众参与需要具备发展产业相应的技术技能。职业学校有自身的教育优势,利用职业教育扶贫能够让群众及时掌握相应的实用技术技能。

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探索

为了发挥职业学校自身资源的优势,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作为,充分挖掘职业教育职能,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助推了都安县精准扶贫工作。

(一)抓好招生工作,积极防控失学,扩大教育扶贫受益面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积极服务精准脱贫,秉承“培育一名技术技能学生,富裕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带动一方边远山区经济”的办学理念,强力抓好招生工作,在招生工作上主动作为,力求能招尽招,积极预防学生失学,有效扩大教育扶贫受益面。一是建立秋季招生工作责任机制,坚决完成招生任务。学校把招生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明确招生工作职责、任务。二是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开启贫困学生求学方便之门。学校对建档立卡学生降低入学门槛,特设入学指标,尽量让贫困学生方便入校就读。三是建立职业教育预备班招生机制,主动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中担当作为。学校开设春季职业教育预备班,让初中有辍学意向的学生提前在春季入学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渗透培训,积极做好义务教育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学校全日制新生招生人数连年突破1000人大关, 2016年招生1175人,2017年招生1283人,2018年招生1341人,超额完成每年950人的招生指标。招生指标的超额完成,使得一批面临失学的贫困青少年回到学校,学到技术技能,有利于更好地就业。扩大教育扶贫工作的受益人数,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二)抓好校内贫困生脱贫思想教育,做到星火燎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學校制订“星火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校内全日制建档立卡户学生的专门脱贫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和自治县扶贫政策措施开展培训,着重于各种扶贫政策解读和家庭养殖、种植产业技术的培训,旨在点燃学生勇于脱贫的思想之火,正视贫困,激发学生勇于脱贫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到家乡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传授种养的常见技术,调动贫困群众勇于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每一个学生脱贫思想之火燎燃整个村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愿望之原。

(三)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资助政策惠及民生

学校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切实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抓好资助育人,坚决防止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资助政策惠及民生[1]。学校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免学费入学,农村户籍学生人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贫困生享受“雨露计划”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品学兼优学生可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品学兼优贫困生可申请“春雷计划”助学金每生每年1200元,学校还获得革命老区“八一”扶贫助学工程资助,每生每年2000元。2018年累计发放国家助学金408万余元,人人享受免学费入学,714位建档立卡学生获得“雨露计划”补助,51位学生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400位学生获得革命老区“八一”扶贫工程资助。

(四)创新办学模式,创设就业升学通道,让贫困学生实现人人成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推行“一强基础,二塑宝塔,三道并举,多级分流”的多元出口办学新模式。办学新模式结合生源实际,既兼顾专业技术技能基础和文化基础,强化技术技能考核鉴定,加强顶岗实习,实现双证同步,又兼顾就业、升学和培训,通过多次分流,创设多元出口,实现人人成才。办学新模式为贫困学生创设升读高职院校基础和实现体面就业通道,解除贫困家庭家长的担忧,彰显学校教育扶贫给贫困群众带来的极大红利,实现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办学新模式2015年被树为自治区典型并向全区推广。2016年以来,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全日制毕业生直接推荐就业308人,中高职贯通升学497人,对口考试升学1251人,推荐升本科考试升学97人,文体类学生高考升学176人。

(五)组建家电维修小组,做好义务维修,让贫困群众感受别样的教育扶贫温暖

学校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成立由专业教师和贫困学生组成的家电维修小组,进村入屯义务为贫困群众开展家电维修。义务维修的开展,既能促进贫困学生学以致用,感受技能宝贵,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技能,又能够让贫困群众感受到职业教育的魅力,体会别样的教育扶貧温暖。2018年,家用电器维修小组先后进入都安县东庙乡三团村和岩马村开展义务家电维修,学校投入维修耗材资金1.2万元,为贫困农户免费维修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共计117件,给贫困家庭创造经济红利近4万元。

三、关于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通过教育扶贫积极助推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在工作中笔者有三点思考。

(一)职业学校助推精准扶贫必须主动作为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在国家精准脱贫的大格局中要敢于担当,要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专长,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助推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做到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职业学校助推精准脱贫必须找准着力点

职业学校要紧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职能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要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精准施策,找准着力点,让教育扶贫扶得精准,扶得有成效。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扶贫是抓不出成效的。

(三)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要在精准脱贫这场攻坚硬仗中发挥积极作用,除了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找准着力点主动作为,积极帮扶外,还要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内涵,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要让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标准达到国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贫困地区职业学校自身建设好了,才能做到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当地的精准扶贫,也才能托起贫困地区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游国斌.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6):90-95.

猜你喜欢
助推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抓好三结合助推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