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2019-11-24 12:19穆丽文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誉乐趣认同

穆丽文

【摘要】目前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有所减少,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相关数學问题的能力有所缺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也有所减少,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凸显。数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认同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大美和无穷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探索数学奥秘的决心与信心,认识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热爱数学,喜欢数学。

【关键词】数学;认同;美誉;乐趣

数学家华罗庚曾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数学的应用和数学的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文化的魅力时刻闪烁着光芒。在小学教材中,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引入,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为载体,直观地展示数学文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然而,现在的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却有减少之势,数学思维的形成有所缺失,对数学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减少,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凸显。在数学教学中,透过生活实例映射出其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数学文化的魅力体现。

一、让学生认同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维文化将会伴随着人的一生。从上古的结绳计数到现代计算机,可以说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学,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数学文化的存在。让学生认同数学文化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客观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是数学文化的传播者和启蒙者,职责所系,必须去传播数学文化,让学生认同数学文化,并让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真正起作用。

一要关注呈现数学知识的载体。综观小学数学教材,对每个数学知识的呈现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的,关注数学知识呈现的载体,就是让学生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知道数学文化存在的普遍性。数学并不陌生,数学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会遇到数学问题,我们要应用数学知识,逐渐明白学习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产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

如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节的引例:“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m丝绳,这里有7.65m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二要发现总结身边存在的数学,建立起数学模型。鼓励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中的实例,自己再举几个相关的生活实例,去感悟数学文化的应用性。可以是在超市买东西时应用数学知识的实例,如“一本笔记本0.8元,一支笔1.2元,买5个笔记本和2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存在的数学,如“家里有3.5垧地,每垧地需要底肥13袋,追肥8袋,底肥每袋155元,追肥每袋120元,那么春季化肥的投资需要多少钱?”最好让学生说一说对数学存在的普遍性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三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数学情境。对教材实例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对不符合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进行删减,引用符合学生实际的实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生产、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进而对数学有所重视,产生好感,喜欢学习数学,增强对数学的认同感。

二、感受数学的美

“大美数学”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被数学魅力所折服而产生的由衷的感慨和顿悟,是我们普遍的认同和感受。

一是思维的美。思维是比较抽象的、看不着的,是人脑的一种活动形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小学生讲思维,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道什么是思维。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可以体验的、能感受到的。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美,当学生通过数字计算、解答问题得到正确的结果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喜悦感,感到数学计算与解答的过程的。计算出错的时候,就会找原因,再重新去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有时就会和自己较劲:到底错在哪里?一定要找到它,消灭它。当找到错误根源,正确解答后,会非常喜悦,有时会手舞足蹈,喜形于色,充分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美。

二是数字与字母的美。数字与字母体现了数学的魅力与神奇,1、2、3、4等这些数字,小学生真的很难理解,什么是 “1”?“1”是什么样的?怎么看不见?但生活中处处存在“1”,“1”块糖、“1”支笔等。再有3/4、0.5,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可以表示的实物。真是“不学不知道,数字真奇妙”。用字母表示数字,又是数学的一个质的飞跃。数字本身就神奇,字母更神奇,不管是整数、分数还是小数,哪怕是近似数,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字母a、b、c既可以表示数字,又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c(a+b)=ac+bc”,这其中的a、b、c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这样的表达简洁明了,难怪都说“数学真美妙,字母更奥妙”。

二是图形的美。现在小学涉及很多几何图形知识,这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图形的美,只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而已。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一,直线的美就是最简单的图形美。春季栽树就是横成行竖成列,非常直,非常美,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直线的美。还有几何图形自身存在的美——对称的美,三角形存在稳定性的美,圆形车轮存在一点到定长等图形性质的美。数学真的很美,其美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美,是享受的数学的魅力。

三、感受数学之趣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数学不但存在奇思妙想,而且乐趣无穷。

一是构思奇巧。同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学生经过思考是能够想出来的,这里就有不凡的高手,解题思路简洁巧妙,令老师和同学佩服。例如,证明。一般的证明:设=0.9……①,则10x=9.9……②,②-①得9x-9,解得x=1,即0.9=1。而另一种证明:因为1/3=0.3,3×0.3=0.9,所以0.9=3×0.3=3×(1/3)=1,多奇巧。

二是数学中的诡辩问题,也有乐趣。例如,已知3和2,求证3=2。证明:设a+b=c,则3a-2a+3b-2b=3c-2c,3a+3b-3c=2a+2b-2c,3(a+b-c)=2(a+b-c),两边除a+b-c可得3=2。如果此证明正确,那就意味我向你借3元,到时候还你2元就行了,因为3=2,多么有趣。究竟错在哪里呢?诸如此类的例子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勾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从中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这又是数学文化魅力这所以,使学生倍感数学的奇妙,增强了探索之决心,激起了对学好数学的向往。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认同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乐趣,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这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样一来,相信学生不再觉得数学不好学,数学成绩很难及格让学生用数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长大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8-29.

猜你喜欢
美誉乐趣认同
争做文明好少年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乐趣”
Dwyane Wade—Super Swi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