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篮球”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路径研究

2019-11-25 10:14牛涛涛郑州大学
灌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裁判员裁判

牛涛涛 郑州大学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校体育的发展要适应中国体育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进程。随着篮球运动与NBA文化的快速传播,其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篮球运动是解决我国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匮乏,促进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校园篮球赛事依然成为了当代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篮球赛事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现阶段篮球裁判员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为了促进校园篮球赛事的稳步和谐发展,对篮球裁判员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其次对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对“校园篮球”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校园篮球事业的发展。

一、现阶段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中的不足

(一)培养定位不明确

由于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各培养单位在进行篮球裁判后备力量选拔和培养时,对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标准不统一。在教学内容上,培养内容和课时较随意、且培养模式单一。在教学实践上,学生临场实践机会少,导致临场制裁能力弱。

(二)师资力量薄弱

调查统计发现:首先各体育院校裁判师资资源存在明显差异,其次体育院校教师中平均有2名以上执裁过国内CUBA、CBA、NBL联赛。国内篮球各类赛事对高质量篮球裁判员的需求在200人左右,所以体育院校在篮球裁判员培养存在密度高、任务重、基数大的困境。培养过程中主要由培养单位高级篮球裁判员教师授教,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使裁判员培训质量较低,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所以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的教师队伍急需壮大,裁判师资力量急需加强。

(三)篮球裁判教学模式单一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没有安排单独的裁判类课程,其对篮球裁判员的培养主要是在篮球任选课或篮球专选课上完成。在培养方案中对篮球课程的学分课时占比较少,而针对性的对篮球裁判能力教学课时更少。部分院校在学生有了篮球基础后对其进行技战术的培养,并将裁判的相关理论融入到技战术的讲解中,这种裁判员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提升学生执裁能力,不能保障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质量。

(四)忽略学生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调查表明,在执裁大型篮球赛事时,多数大学生篮球裁判员表示,经常会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出现紧张状态而无法对赛场上的各类事件进行全面掌控,出现较多失误判罚,对比赛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在目前的篮球裁判培养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五)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篮球裁判等级考核的方式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阶段。在理论考核中,大多数主要以考核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为主。在实践考核中,三级裁判员考核主要侧重于基本裁判手势和跑位,二级和一级裁判员更侧重于考核体能和临场执裁能力。然而,在实际考核中,由于现阶段校园篮球的兴起,导致参加篮球裁判员等级考核的人数较多,培训人员理论与实践能力差异较大,同时也难避免打分评估的个人主观性。

二、“校园篮球”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路径

(一)明确体育院校篮球裁判培养的目标定位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全面贯彻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以校园足球的成功经验为理论指导,使各类体育项目齐头并进。同时高质量体育人才是体育项目快速发展的保障,校园篮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联赛的举办,各级各类联赛离不开的高质量的裁判员,所以我们要着重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校园篮球运动发展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篮球裁判员。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的人才培养水平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教师本身的裁判等级以及教学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篮球裁判员的关键。我们要通过引进高质量裁判进高校任教,同时培养优秀青年裁判教师,加强裁判员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裁判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构建新的培养模式

为了提高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质量,我们要在课程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增加篮球裁判员培养的相关课程,增加学分学时,重视裁判员的基本能力培养。其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利用多媒体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教学,为培养高质量裁判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校篮球裁判员的培养需要参加大量的篮球赛事来实践,并重视培养裁判员的心理素质。篮球比赛是一项高度对抗性的活动,在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而裁判员在场上,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执裁能力,遇到特殊情况应该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充分积累比赛经验,增强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裁判员的执裁能力需要科学且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进行总体性评价,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裁判员培养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是以学生的技能考核和学生的理论学习为考核依据。在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和实际执裁能力方面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参加裁判员学习的时间和效果以及最终的实际考核情况来进行评价,来完善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现阶段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定位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篮球教学模式单一、忽略学生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2.“校园篮球”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路径是:明确篮球裁判培养的目标定位、增强师资力量建设、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加强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二)建议

1.篮球裁判员是校园篮球赛事发展的重要环节,篮球裁员的培养是促进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裁判员的能力决定篮球赛事运行的顺利与否,所以加强篮球裁判员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2.现阶段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存在的问题不是单一的。为了促进我国校园篮球的顺利发展,以“校园篮球”发展为背景的高等院校篮球裁判员培养路径改革志在必行。重视篮球裁判员在校园篮球发展的重要地位,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篮球裁判员任务提升到一定战略高度。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裁判员裁判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机理与构建策略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山西省校园篮球协会在太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