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巧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019-11-25 01:58李锡龙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李锡龙

摘 要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78-01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也可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巧设疑问情境,提高质疑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材相关知识特点,依据学情状况,瞄准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的思维情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困惑处提出问题,在数学知识矛盾的相关地方质疑,在新知与旧知衔接处提出疑问,从而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数学新知识时,可在课堂中设计这样的思维情景:先举出一些三位数或四位数让学生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听清楚要求后,若运用计算的方法进行判断,会显得很是费劲。我们可激发学生:“请大家出题目考考老师,看看老师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你们提供的数能否被3整除。”当学生看到老师能马上就说结果时,一种急于探究“谜底”的迫切心理便油然而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思维热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巧设障碍情境,提高思维质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知识实际及学生特点,有意识地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质量的相关思维障碍,促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思维障碍,展开积极的探究,寻找排除这些思维障碍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方的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喜悦和成功感。

三、巧设错误情境,提高思维深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思想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学习“陷阱”,让学生的错误充分显露出来,促使学生在自我检查中发现错误而“为之一震”,从而起到强化刺激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学“一个分数化为有限小数的判断”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一组训练题: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计算并进行分析比,学生便有了以下的发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没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当然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才是最简分数;要是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此分数当然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在这个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容易忽视“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大前提的情况下,趁机提出如下“诱错题”: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于是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错误的答案:“原因是分母15,分母中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为有限小数。”这时,我再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们把这个分数化成小数,看看刚才这些同学说的答案对不对呢?”学生便用15去除12得出答案是0.8,也就是有限小数。此时,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运用刚才的判断方法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呢?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寻找其中的原因,从而促使学生深刻地掌握运用“性质”应注意的前提条件——“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大前提来进行判断,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

四、巧设点拔情境,提高思维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简单,他们往往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这就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思维定势特点,通过巧妙的点拨,努力使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变为思维的多向性,为学生的思维进行引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五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喝了一杯牛奶的李林,又给杯子加满水,再喝了一杯的,紧接着倒满水后喝了半杯,再次加满水,一杯牛奶终被李林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很多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受到已有掌握知识的限制,总是试图从半杯、一杯中分出水有多少及牛奶有多少?但根据他们掌握已有的知识经验却又算不出来。就在学生冥思苦想而解答不出来时,我是这样进行点拨来引导学生的:“同学们,请你们好好想一想,题目中提到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这说明他原有是一杯牛奶,这杯牛奶后来无论加了多少次水都没有倒掉,而且最后和水一起都喝光了,所以李林就是喝了一杯牛奶。这样,算出李林喝了多少牛奶后,就能很容易算出喝了多少水了。”

五、巧設直观情境,培养抽象能力

小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这两方面均处于不成熟时期,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对于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如果只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这类问题的。那么,在学生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应当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如果在教学通过巧借实物就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相关的抽象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巧借实物也成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工具。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