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策略探究

2019-11-25 01:58姚泽琳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计量单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姚泽琳

摘 要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被称作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可以量定各种物理量,因此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是小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思维中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思维能力还存在着不足,对计量单位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针对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策略就成为了广大教师探究实践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03-02

计量单位在小学的学习中具有很大的用处,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行程问题、时间问题等等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用到计量单位。因此,计量单位的学习对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计量单位的学习对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思维能力又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慢慢形成逐漸提升的。因此,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将计量单位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和记忆,从而加强小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把握。

一、小学的计量单位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使其对计量单位有更加牢固的掌握,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过对计量单位的感知与换算简化题目,便于学生对题目与知识的理解。而且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举一反三的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缺乏系统而清晰的数学思维和科学适当的数学方法,会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学习几何图形、应用计算等问题时,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很难轻松地解答题目。而计量单位的学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学习计量单位的同时,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感知对计量单位进行认识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数学思维锻炼,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水平。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数学中学习的知识很多都能够对实际生活产生很大的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计量单位,能够帮助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定义、内涵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对生活中的具体单位数量有一个大概的感知与估计。例如通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上的了解,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估计和预算,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策略

对小学生进行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由于学生处在入门的基础阶段,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还在逐渐提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在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往往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方法存在误解。在当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也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数学的学习能够通过学生进行感知、体会自行思考与理解从而获得知识,再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笔者在实际的教学通过不断实践、观察、反思与创新,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小学基础计量单位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对身边的实物进行直观地观察与感知学习计量单位

小学常用的计量单位教学一般被安排在低年级的数学课程中,而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只能够对较为直观的事物进行感知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述“1+1=?”时,学生对得数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而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再拿出一个苹果,向学生提问一共有几个苹果时,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两个苹果,教师可以在这之后向学生进行升华教学,“1+1=2”便在学生脑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知识。

“直观性”的教学原则,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的一项教学原则,这种教学原则下所指导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具、符号、实物向学生展示,通过感官传递信息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这有利于在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中全方位地直观感受知识的来源或是原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的事物中进行抽象思维的提取,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与理性认识的进步,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可以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向学生展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使学生对1厘米是一条线段的长度,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的面积进行初步的感知与认识,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大拇指指甲盖,告诉学生这大概就是1平方厘米的面积,还可以让4个学生伸长手臂围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概就是1平方米。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进行初步地认识了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面积单位,也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进行新的知识学习时不容易出现混淆与错乱,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回答、辩论的同时消化知识,加深理解。仍然以学习面积计量单位的课堂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和几个较小的面积的正方形,教师在课上可以让学生将四个大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与九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进行面积比较,在刚刚接触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习时,学生对其概念与含义往往还存在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学生认为九大于四,因此小正方形组成的面积会更大。教师在揭晓答案后,却与学生的想法恰好相反,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与引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面积计量单位的含义与应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将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再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对于面积大小,需要学会运用统一标准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与比较,从而才能够解决数学与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使学生的学习由具体再到抽象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在对计量单位有了直观的感知与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在大脑形成抽象概念,从而进行更加灵活地应用计量单位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与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实践活动中对计量单位进行认识

实际操作与亲身经历往往能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掌握的知识也能够方便学生的灵活应用。在数学的学习中,“过程”是很重要的一环,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公式推理的学习过程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才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需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實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而计量单位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实践活动中计量单位方面的内容与知识也十分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计量单位的应用,借助联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案例与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例如,在学习时间单位时,教师在班级中开展两个小游戏让学生深刻感知1分钟的长度。首先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前后接龙传物,传到越远的地方分数越高。在这种较为活跃的游戏中,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时间概念,是较为短暂的。教师再继续进行游戏,让学生在一分钟内保持不动,先有动作的学生则被淘汰,在这样的一分钟内,学生又会感受到1分钟的漫长。在这两个游戏中,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与实践体会了1分钟的长度,从而加深了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换算关系对时、秒这些时间计量单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学生对计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计量单位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学生容易在心中形成关于计量单位的表象记忆。为了更加深刻地对其进行认识与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亲自去测量,增加活动体验,积累活动经验。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生活留心观察,例如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袋盐的质量是500克,一瓶矿泉水大约是500毫升,学生张开手臂的长达大约是1米,学生通过对这些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进行了解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计量单位运用的例子。例如跑道的内圈周长是400米,一颗鸡蛋的质量大约是80克,这都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计量单位进行灵活实际地应用,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三)充分发挥在学习计量单位中正迁移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都正在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仅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学,也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地拓展,帮助培养学生扩散的发散思维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整合归纳,进行正向的迁移教学,指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下而上的阶梯式学习或是横向迁移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从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再到体积计量单位的教学就具有纵向延伸拓展的意义;而从平方厘米到平方米再到平方千米,这样的教学就具有横向的延伸意义,在这样的拓展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计量单位之间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解,如果是横向迁移的教学,则需要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对它们所代表的单位数量有一个合理的估算,形成较为形象直观的表象记忆,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计量单位,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的系统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系统化学习,从而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整理,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中蕴含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与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一定的创新,使其与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与全面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蒋勇.浅谈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7(44).

[2]钱希有.计量单位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小学数学教育,2016(07).

[3]张卫星.如何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计量单位观念[J].基础教育论坛,2013(33).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宇宙的尺度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