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11-25 01:58黎翠珊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黎翠珊

摘 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质量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故此,小学高年级段创新学生阅读指导策略,十分必要。阅读教学时,正确深入解读文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这些策略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45-02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质量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在小学高年段创新学生阅读指导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确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正确深入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先是阅读,后才是教学。所以要进行阅读教学,还是先从阅读开始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指出上好语文课,于教师而言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读,注重对教材文本机械地肢解与分析,过于注重形式,轻视文本,弱化文本、游离文本的做法。我们必须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要上好语文阅读课,文本细读是基础。

(一)亲近文本。首先要做到静下心来潜读,深入教材,把握单元的整体动向,联系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把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抓准并落实好教学的目标。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方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例如小学四年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如何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抓准文章的重、难点: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课时教师要用多种渠道了解本文社会背景,再联系课文内容,方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本内涵。教师对文本理解有多宽广,就能引领学生的思想走多远;教师的阅读研究有多深,就能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二)巧问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可以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题目,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抓住“美丽”,解读文章,体会“跨越百年”的美,到底是怎么样的美?经过细读文章,就能得知美在居里夫人那端庄的外在形象,美在那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美在那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美在那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还有文章的中心句段,文章的关键词语。如《白杨》一课,为什么形容白杨树用了“高大挺秀”而不是“高大挺拔”?抓住关键词,结合文本理解就更能体会到“秀”字表现出作者对于白杨的喜爱,在作者眼中,这不仅仅是白杨,而是具有人性格的东西,作者对他的爱溢于言表,借物喻人。师生都立足文本不放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抓住教学的重点,洞悉一个个细节,突破一个个关键性的词语,有了师生深入文本作为基础,才能谈其他阅读教学的策略。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老师”。《课程标准》也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是无法代替的。所以,我们不能以教师自身的深入解读代替学生自我的独特体验。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乡下人家》一课,在课前用一幅幅乡下美景图,配上田园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课文;《月光曲》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欣赏同名乐曲,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文字魅力;《搭石》一课讲到乡亲们一行人走搭石时,抓住重点词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让同学们动起来走一走;《清平乐·村居》让学生扮演白发翁媪,如何“醉里吴音”的情景。这些方法,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时间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上,让学生放飞想象,积极思考,及时给学生释疑解难,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等去感受语言,还可以课内外延伸,配合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个过程中,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涨,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可以多讲“你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吗?”“你喜欢文中的哪位人物?给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好吗?”等等。教师尽量少讲,只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能提高,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创新方法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法理解课文。例如在研读课文时,可以和同学合作交流,可以画思维导图帮助理解课文,并在合作小组里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教育目标导向,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也可以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新旧课文,实现正迁移。比较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或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或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猫》和《白鹅》同是写动物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两者的表达差异。老师的板书可以和学生合作完成。老师还要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意见,亲切交流。当自己犯错时,接受学生的指出,诚心改正。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人的认知过程又存在一定的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教师要心中有学生,预设问题时要有梯度,照顾不同的学生。还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普遍会出现什么困难,提前准备有效的学习资料,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敞开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充满期待和惊喜。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为了孩子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再想方设法不断创新教法,展现语文阅读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姚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2]王璐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华章.2010(27).

[3]《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的手机在哪?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