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营造体验式阅读课堂

2019-11-25 01:58陈秀芳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激趣童心想象

陈秀芳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

关键词关注体验;童心;想象;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55-0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的。下面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为例说说如何把“想象”这一核心训练项贯穿于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

一、关注体验,走进童心

二年级教材非常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多个单元围绕“想象”不同层次从易到难,螺旋推进,渗透落实这能力的培养。《我是一只小虫子》要根据课型特点进行教学,重点探索如何走进童心,展开想象,在讲述与创编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研究文本,角色唤趣

结合学生的学情,为了增强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有深度地夯实单元重点,以唤醒教育理念作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激活想象。感受小虫子世界的奇妙有趣,对话文本,和小虫子一起快乐获得情感体验。

三、解读文本,趣味品读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要从语文教学的视觉解读文本,要从儿童学习的视觉设计活动,要从课堂实践的视觉优化过程。为使学生借语言这把梯子更好地爬上想象的塔顶,我采用交互式研读,设疑自读,跳跃式默读,探究式议读教学法让学生对话文本,体会“我”认为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的乐观心理。用诵读、图片、视频、留白处唤醒学生想象的天马行空,激发学生想象的潜能,引导学生从想象的三言两语到具画面感的想象场面的说写训练贯穿全课。注重课程意识的构建,核心素养的落实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深入文本,激活想象

(一)设悬布疑,诱发想象组织语言

打破常规的复习旧课的模式,让学生内化内容运用新句式“当一只小虫子,一定要,不然;还要,不然。”进行概括。创设情境,预设自己成为小虫子,运用新的句式“当一只小虫子,我觉得,因为。”融入自己的感受及说出理由。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立足课文内容,仿照课文的词句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的条理性、思辨性,拓展逆向、发散思维。

(二)引而不发,引导想象深度推进

1.设疑自读:“我”认为当一只虫子还真不错,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不错?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欣赏。设置引导性说话练习:如果小虫子,就可以,这可是免费的呀!我坐在,看到了,听到了,这可太有趣了!

2.“我”眼中有趣的生活经历,我的伙伴们眼中又会是怎样?说话想象阶梯式练习:

早上醒来想伸伸懒腰,一定要,不然。

早上醒来想洗把脸,擦亮我的胡须,一定要,不然。

一不留神,我们跳到了狗的身上,就会,被。

3.研读第四节,创设想象画面。

躺在草叶上的我如同,感觉,昨夜我做了个美梦。阳光唤醒了我,伸个懒腰,我高兴地对着喊:“!”

这一环节通过三个版块,分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语言训练,让学生聚焦虫子之乐,通过角色心理错位,激活想象,利用课文的两个新句式作抓手,既训练语言,培养想象能力,更促进人文思想的理解。深入研读第四节,创设留白为的是让学生超越文本再造想象,让想象更具画面感。设计意图在于想象练习层层推进,激发想象的同时一石三鸟,让学生更快融入文本。

(三)激趣乐读,引发互动再造想象

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直观认知并学会用新句式构建新知,接着探究式品读再造想象。让学生边演边说,活跃了课堂气氛。

1.虽然容易被撞伤,但我理解他,因为他走路是。

2.虽然贪吃的总想把我吃掉,但我很幸运,因为他。

3.虽然脾气不好的总是想顶我一下,但是我很小心,因为她。

(四)拓展延伸,体验想象的快乐

最后一个环节堂上立即进行同步阅读迁移第七单元的课文《小虫子》,同样关于是写虫子,让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再培养的训练。

唤醒想象,激活想象,再造想象,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感受想象的魅力,减少说理式教育,让学生有话可说是设计这堂課的理念。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程意识,让我们共同把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作抓手,让学生在体验式的课堂中对话文本,享受文本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于琛.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8):39-40.

猜你喜欢
激趣童心想象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