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审美色彩

2019-11-25 01:58陈月美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

陈月美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育者,最能打动人心的元素就是“美”。而美元素含量最豐富的并不仅仅是音乐、美术、舞蹈等等这些艺术性强的学科,语文学科同样充满了美。在完成语文学科的听、读、说、写四项活动时,学生只有收获到了其中的美元素,心灵被触动了,情感与思想被融入到了学习实践中了,学生才会认认真真的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应用“美”元素来构建课堂,促使小学生能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拥有解读美的心灵,进而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化。本文中笔者就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让课堂充满审美色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审美色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57-01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词句积累、读读背背”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发现的眼睛,拥有感悟生活的心灵、辨析问题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拥有这些能力呢?笔者认为,就需要发挥好小学语文“小”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注入更多的美的元素,用人性美打动学生的心灵,用文字包含的“美景”“美情”来构建学生的世界观。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不仅仅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用多元化的视角去观看自己的生活、去观看社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态会始终积极向上。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的其实是“大语文”教学。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让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审美色彩。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阐述。

一、解读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发现,要想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我们就不能仅仅只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需要让学生生成语感,生成辨析能力与搜集信息的能力、分享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美”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载体。如在完成听、读、说、写活动时,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资源中的人性美、生活美,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受信息,去解读人生百态,构建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美育,应该具备“小”的特点。我们应该将其立足点定位为情感、眼界、自然限制的解放。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意从教材的应用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生成感悟美的能力、发现美的意识,进而拥有书写美、分享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实施的美育,重点在于启蒙、养成、引领。

二、方法分享

(一)做好课文讲解。在笔者看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在讲解语文知识时,我们要注意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文中的美。如我们可以应用语言的魅力,借助“范读”来为学生展现文字之美。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调整节奏,关注学生的情绪,引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与作者进行对话。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不要单方面灌输,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来建构、碰撞、融合。在课堂中,要适当的地出空白,让小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品一品,谈谈想法,进行辩论、交流、分享。此时,学生必然可以把教材中的诗歌、散文、童话故事,深化地加以解读,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构建出美的意境。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笔者先声情并茂地进行了范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心目中的春天。通过“咬文嚼字”,让学生推敲“好词、好句”,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在这一活动结束时,笔者让学生应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进行了成果展示,并且还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了配乐。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思想会始终非常活跃,小学生也能表现出自己的主体价值。

(二)应用好课文插图。小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小”的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天性而言,直观化的信息可以让他们生成强烈的代入感。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要想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抓住美学信息,除了品读文字,还可以应用课文中的插图。借助这些颜色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快速地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让学生拥有观察美的能力。如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时,笔者并没有直接进行课文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谈一谈他所收获到的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构建较为完整的影像。此时,再让学生完成朗读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同样会读得悦耳动听、极富感染力。而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可以感受到河水绕着村子缓缓流动、柳树随风起舞的那种恬静的美。学生此时收获了自然美的信息。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面对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总是希望借助外在影响学生的内在,总是希望借助扎实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总是希望与学生进行无代沟交流,让学生能够用我们的视角来解读世界,观察人生百态。在这一方面,笔者给出的建议是,我们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促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促使散乱的生活信息变成可读性极强的学习资源。在提升语文学科魅力方面,它也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优势。如在教授《鲸》这一课时,学生只有“耳闻”却没有“眼见”,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小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才能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呢?笔者给出的回答是,要让语文课堂充满审美色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文教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