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读写”而精彩

2019-11-25 01:58游桂霖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读写情节想象

游桂霖

摘 要当今课堂,读写结合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怎样让学生“写”有方法,“写”得精彩,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结合,让课堂因读写而精彩。

关键词想象;情节;读写

中图分类号:I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71-0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在这句话中,叶圣陶先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课标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还提倡对积累的运用,抓住契机及时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问题呈现】

1.无病呻吟,缺失目标

课标指出,语言文字运用作为教学核心任务,在教学中,有些老师过度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致在文本无关紧要处,用尽心思;在不痛不痒处,大费周章。结果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措。

2.忽略文本,缺失价值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第一课时读写点很难找寻和开发,于是,为了体现训练,老师们生搬硬套地设计训练点,以至于学生无病呻吟,无所适从。

如一位教师执教《西门豹》第一课时,把“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作为本课时的重点,这一部分课文是以西门豹和老大爷“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的,当教师学完这一部分时,设计了这样的读写训练:“同学们,西门豹还会向老大爷问些什么,老大爷又会怎样回答,请大家来写一写。”

粗略一看,似乎设计自然合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和学情,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已经简洁而明了地解释了“田地荒芜的原因”。结果,学生呈现的语言,有些重复课文内容,有些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毫无写作价值。

【突围之道】

在课堂上,積极有效的读写,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呢?

一、依托文本形式,有章可循

儿童的“模仿性”很强,阅读教学中有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写作的“中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或形式,去丰富、发展课文内容。这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驰骋想象空间,丰满意境

刘勰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章隐约空白处,读来让人充满想象,包含着无穷的余韵。它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在似乎“无”的空白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反过来思考,正是这些文本的空白处、含蓄处为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兴趣点、契合点。如果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有章可循,就能很好地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我便有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环境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在描写鹅吃相一段时作者具体描绘了白鹅的种种表现,而对于与之进行夺饭大战的狗先生们的描写却是只言片语,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偷吃鹅老爷饭食的狗先生会是怎样的心理,结合生活实际中你对狗的观察,想象一下偷食吃的狗先生会是怎样的吃相。让学生以编剧的身份再次编排一场鹅与狗的夺饭大战,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紧扣狗先生偷饭吃时的谨小慎微、偷偷摸摸这一特点进行描绘、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在过程中习得根据特定环境抓住动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为园地中习作的高效完成,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三、拓展情节延伸,感悟升华

一篇好的文章,作者有时特意不写结局,给读者揣摩回味的余地,继而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进行延伸,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及时练笔,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放飞思绪。

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帐子拉开了,渔夫看到怎样的画面?他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桑娜说些什么?他们以后的生活又会怎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仿照本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对话描写等),给文章续编情节。这样的续写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实践中如能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就可以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语文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定会令语文课堂绽放光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A].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读写情节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