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参与式教学提升信息技术课堂魅力

2019-11-25 01:58叶爱丽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信息技术

叶爱丽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兴趣、意识和技能的必修课。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巧用参与式教学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信息技术;巧设悬念;巧立名目

中图分类号:A,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95-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兴趣、意识和技能的必修课。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把它完全等同于纯粹的上机课程,教学的效率很低,学生很难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魅力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一、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之魅力妙招:“巧设悬念”

“悬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卖关子”,把“悬念”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南宋朱熹说得好:“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常有疑点、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创新。为此,教学实践时,不再一味地灌输知识点,而是点到为止,巧设悬念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工具箱的“填充”工具时,教师介绍填充工具(油漆桶)的使用方法后,不急着讲解下去,而是故意画一个没封闭的圆角矩形让学生填充。结果,学生填充的颜色溢满整个画面。这时“悬念”产生了,不要急着告诉学生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漏色的图形,结果学生发现了圆角矩形有漏洞,不是封闭区域。这时,教师可以“故弄玄虚”神情着急地问:“同学们,那怎么办呢?”“哪位同学有妙招?”于是,学生们开动脑筋,七嘴八舌地进言献计。有的说:“用铅笔补上”;有的说:“用刷子堵上”;还有的说:“用直线连接”……这样,通过质疑、析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填充颜色时漏色的处理技能。

可见,巧设悬念,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二、搭建学生参与平台之魅力妙招:“巧立名目”

(一)以游戏为“诱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信息技术课堂如果能以游戏为“诱饵”,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以游戏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悟,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如,在教学“练习键盘指法”时,通过“10键射门”游戏作为“诱饵”,让学生准确找到键位并正确击键,把“足球”踢进球门,准确率越高得分越高,过的关也越多。以游戏为“诱饵”的方式运用,学生听了顿感疑惑又群情激奋,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到键盘的指法练习中。再有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时,“拼拼凑凑”软件游戏,让学生快速认识计算机各部件并通过移动拼凑起来。“数字碰碰车”“键上行”“鍵上飞”等以游戏为“诱饵”的软件,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键盘的基准键、数字键、“Shift”键、“Caps lock”键训练。这样,把单调的重复练习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就百练不厌了。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人的心理、意识往往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通过活动改变客体使其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教学内容以竞赛活动形式来开展,让学生在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显智慧。如,在教学《温馨提示牌》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从收集提示语到设计提示牌,再到展示作品,都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首先,小组讨论收集提示语,哪个小组收集的提示语多哪个小组就获得一颗智慧星。接着,小组每人绘制课本中的“上下楼梯靠右走”提示牌,全组成员都有作品的又加一颗智慧星。最后小组合作完成有创意的校园提示牌,创意新的再加一颗智慧星。再如,在教学巩固指法练习的知识点时,学生打开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打地鼠”等软件进行两两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的关卡多,或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过第一关。随着竞赛活动的进行,孩子在好胜心的驱使下都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兴趣浓厚了,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学生为了取胜全身心投入,积极性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以帮学为“契机”,提升学生参与能力。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类型、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教学《制作月历》这课中设置单元格的“线型”“颜色”“宽度”以及“边框和底纹”等操作性强的任务时,优秀生能力强、接受快,任务很快完成。这时,让他们可以当“小老师”,协助“差生”完成任务。教师适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小老师”不断产生,同时鼓动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产生的“小老师”多,哪个小组就加分。随着“小老师”的不断产生,教师牢牢抓住以帮学为“契机”,教学任务也就慢慢完成。这样既调动了优差生两头的积极性,也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中优生没事做、差生做不了的窘境,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而且也能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起来。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运用参与策略,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友兰.《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997.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