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路径探讨

2019-11-25 12:35曹文杰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

曹文杰

【摘要】听力障碍人群是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目前针对听力障碍人士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短板,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特殊教育学校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保障听力障碍群体的受教育权以及其他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加强对听力障碍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和研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教师;课程结构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保护孩子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肩上的责任;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是我们的任务。在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有一群比较不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生活静悄悄的,他们听不到琅琅书声,也听不到悦耳鸟鸣。他们是有听力障碍的孩子,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各种原因,他们丧失了听觉,也无法用语言和别人交流。我国目前共有2057万的聋哑人,其中有80万人是七岁以下儿童。但是我们社会对聋哑儿童的关注微乎其微,聋哑儿童的教育与发展问题成了我们容易忽视的一部分[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进步。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还体现在一个国家对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关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领域。特殊教育的发展,是特殊儿童的福利,是他们应该享受到的权利,在社会中应得到充分实现。这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而且能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2]。

教育是社会活动的实践,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成果,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命运。每个人在教育中都是个体,是组成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特殊教育学校处于弱势地位;在教育领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被传统教育边缘化,几乎和社会分离。然而这些特殊群体也有被关爱和尊重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的新阶段呈现出急功近利、忽视区域政策一体化等问题。这一系列的互动链条使得特殊教育难以在发展和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其社会功能和积极作用。落实特殊教育的中心精神和观念是很难的,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不仅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教育领域的进步。

一、政府加强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我国特殊教育投资体系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改善特殊教育的现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重要手段[3]。加强对残疾群体的重视,改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条件,既有利于社会公平,使残疾学生人群与普通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也能提高效率,使得财政投入得到相应的效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与生活水平,使得特殊教育学校得到一个良性循环。

二、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科学性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成果。因此,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科学性建设是非常重要的[4]。

首先,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培训,使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教师强化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教师建立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路线,树立正确的理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发挥教师个人特长,开发教师潜力,克服职业生涯发展障碍。

其次,要合理规划当前特殊教育教师聘任制度。特殊教育教师的聘任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各地区聘任教师制度不统一。因此,要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聘任的法律法规,加快特殊教育体系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职务聘任的程序,让权利在明确的界限内规范运行;还要建立正确的特殊教育教师管理理念,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聘任的监督与保障制度,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增加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总量,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再次,推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将教师教学视为一种专业的职业,并将教师视作从事教育教学的专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专家,就必须通过不断地探究和摸索,拓展教师专业内涵,提高业务水平,达到合格的标准。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完善,要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要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监督机制,最后还要建立合理化、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整体。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使得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世界,探寻科学的奥秘,改变他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对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更为实现教育的飞跃发展提供了舞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够转变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也能影响受教育者,揭示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实践经验。因此,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特殊教育教学和特殊教育管理中,使得教育教学和教务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5]。

首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它改变了板书、图片等教具的单一性与死板性,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形成对世界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其次,在教务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以及信息系统。在教务管理中应用现代化信息系统相比传统的教务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方便快捷。教师可以利用教务系统更高效地处理教学文件;学生可利用教务系统查询成绩,充值校园卡;家长可以利用教务系统与教师远程交流,加强家校沟通。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的沟通联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优化特殊教育课程结构

聋哑儿童是特殊的人群,他们不能用耳朵去感受来自世界的爱意。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普通青少年儿童相比,听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平衡。因此,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特殊性,不能依照普通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规律去教育这部分學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他们的发展规律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仅仅是残疾学生有着差异性,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都有着差异性,所以我们在尊重聋哑儿童群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个体进行着重或特殊的教育。

其次,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特殊教育德育是特殊教育的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特殊儿童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开设特殊教育德育课程,要坚持疏导性的原则、导向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學生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将德育融合贯穿到与其他学科课程中以及校内外活动中,将德育寓于实践中,寓于生活中。对于这些存在着听力障碍的孩子们来讲,开设相关的德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对思想政治和道德思想有一个独立而又系统的认识和思考[6]。加强特殊教育的德育建设,既是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途径,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再次,加强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加强学生的感知训练,例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并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平衡运动训练,使学生感官与身体配合协调。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情理解他人的意思,并用别人能够理解的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加强学生认知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做出正确的回应和反应。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并能解决生活上的需要。

最后,提倡爱的教育。爱是人类世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美丽[7]。在特殊教育中,爱是灵魂和生命,要对学生进行爱的鼓励,和学生进行互相尊重、平等理解的交流。爱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教育学生学会爱,帮助学生了解爱;要教育学生爱,引导他们实践爱。要教育学生懂得爱,老师就应该把爱放在心里。同时,要对学生有美好的期望,对学生要积极地鼓励。

【参考文献】

[1]朱楠,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3-8.

[2]方俊明.融合教育和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3):37-42.

[3]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09):1-7.

[4]朱楠,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3-8.

[5]粟道中.家校共育教改的重要支援[J].中国西部,2012(27):卷首.

[6]黄兆信,曲小远,赵国靖.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J].教育研究,2014(10):35-40.

[7]乔金霞.互动与融合——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0):47-50.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