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高脚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11-26 06:37刘付新
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

刘付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1 茂名电城的地理和文化环境

电城镇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东南部,南临南海,海岸线长达36公里,北依庄山,依山靠水,离电白市区仅39公里,全镇面积106.8平方公里,人口13.8万,是电白区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广东省中心镇,电城镇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原是一座神电卫城,是粤西沿海设置24座烽火台之一的总指挥兵戎据点。

2 茂名高脚狮起源与特点

2.1 茂名高脚狮起源

茂名高脚狮起源于明末清初,又名高挑狮,流传于广东省电白区电城镇内,现分布于电城镇北街和电城镇南现村委会楼阁村。由于电城镇地处海滨地区,容易滋生瘟疫,并且当时海盗不时出没,为求自保,当地习武人数众多,并且电城镇滋生了一定数量的武馆。相传,电城镇正筹备每年一度的舞狮比赛,身为北街 “健园”武馆的马德良师傅也想参赛,但自觉“健园”武馆传统舞狮实力不够,必须从创新性入手才有取胜的希望,对此马德良师傅非常苦恼,一次外出,远远看见庙顶上高高立着的琉璃瓦狮子,他突发灵感:如果在传统狮子的狮脚上加上竹竿,让舞狮的人手持竹竿舞动狮子,会不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舞狮效果,说干就干,回到武馆后用竹竿把狮头和狮尾扎起来,然后把狮尾加长,让两个小孩子充当狮尾,果然,大家很快被这种新奇的舞狮形式吸引住了,高脚狮逐渐流传开来。茂名高脚狮从在电城地区盛行表演的鼎盛时期,到最后仅剩楼阁村高脚狮队一支独苗,特别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年轻人都走出去打工了,参与高脚狮活动的人寥寥无几,高脚狮表演之风荡然无存,眼看就要消亡了,看到这种情况,时任电城镇文化站长的邵叔铿非常心疼,不忍心舞动了上百年的高脚狮从此失传,他决心利用自己单薄的力量去保护高脚狮,他和妻子利用大半年的时间制作了一批高脚狮和道具,并发动大家捐款支助高脚狮的正常训练和表演,乡亲们在他的带动下坚持进行高脚狮训练和表演,才让独特的“中国波斯猫”得以传承和发展。

2.2 茂名高脚狮特点

高脚狮身比南狮长,南狮身是2.3-3.0 m,但高脚狮身达到3.5-6.0m,并且狮头也比南狮大,狮尾也比南狮长,狮尾需要2或3个人,一般是由小孩子当狮尾,南狮只需要一个人当狮尾,因此,又把高脚狮叫“蜈蚣狮”或“龙狮”。狮头狮尾用挑杆支撑,由两个人同时操作表演。高脚狮形成刚柔相济,人狮共舞的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时,彩旗开道造势,狮子在狮引的引领下奔腾跳跃,表现出狮子的各种神态,形象逼真生动。高脚狮的动作主要以南狮的“马步”,“三角步”等步法组成,动作节奏快,刚猛威武,刚与柔的融合体现得淋漓尽致。高脚狮的伴奏乐器为醒狮大鼓或中堂鼓,锣、钹、唢呐等音击乐,伴奏音乐多采用广东民间小调,包括《大开门》《小开门》等。广东省的专家把它划分为南狮类,属南狮分支家族。

3 茂名高脚狮的发展现状

3.1 茂名高脚狮的保护现状

3.1.1 相关法律、法规颁布

当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下,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逐渐走向消亡的趋势,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国家及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其中在2006年2 月8 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6 年五月二十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 年2月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审议通过,并将于2011 年6 月1 日起正式实行[3]。2011 年10 月1 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国内第一部地方性配套法规[4]。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逐步实施,高脚狮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好时机。广东公布了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茂名高脚狮赫然在列,就此迈出了保护茂名高脚狮的关键一步。

3.1.2 教育保护现状

茂名地区的教育保护包括地方高校教育保护、中小学教育保护,其中茂名高脚狮在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有以下特征:

(1)把安全摆在第一位。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只要做好充足的防护措施是完全可以开展的。

(2)高校具备了开展高脚狮教学与训练的条件。由于高校场地广,有较充足的训练与教学经费,同时高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高脚狮比赛规则。

(3)茂名地方高校已成为高脚狮教学与训练的集中地。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师生代表茂名市承担了参加四年一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训练与比赛任务。同时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院近年来积极组队参加广东省举行的各类龙狮锦标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为高脚狮的推广做出一定的贡献。据笔者走访调查得出,在茂名地区小学中开展高脚狮的只有2间,从中可以看出茂名地区中小学开展高脚狮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首先还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其次,大多数中小学只开展场地受限少、器材相对简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跳绳等。并且茂名地区中小学的校园普遍座立在市区,占地面积普遍小,场地成了限制高脚狮进入中小学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而进行高脚狮活动需要具备强壮的身体,特别是狮头,这也决定了高脚狮在中小学发展的局限性。再次,有些中小学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例如:茂名市天鹰文武学校就经常代表茂名市参加各类舞狮比赛,在打响了学校声誉的同时也为推进高脚狮的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至于高脚狮锻炼的主要场地可以是住宅小区或村庄,甚至在有些偏远的村庄,农民也会在空闲时间自发进行高脚狮锻炼,而把高脚狮培养成部分居民的锻炼行为,居民在进行锻炼过程的同时高脚狮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一举两得。

另外年例是茂名地区流行了几百年的一个传统节日,是茂名人民特别重视的一个节日,通常被认为“年例”大过春节,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除了会进行拜神、敬奉祖先的活动外。大部分地区在年例期间还会进行高脚狮等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因此在茂名地区过年例,热闹非凡,通过茂名年例为媒介,使茂名高脚狮获得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

3.1.3 举办比赛、全域旅游形式的保护

从高脚狮进入“中国奥运狮文化节”开始,被誉为“中国波斯猫”的茂名高脚狮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到近年来,茂名市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并极力争办文明旅游城市,随着茂名在“魅力中国城”中一举夺魁,“最受群众喜爱魅力城市”、 “十佳魅力城市”等荣誉为茂名的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契机下,茂名高脚狮自然也成为茂名旅游项目不可缺少的名片。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各个方面对高脚狮给予足够的支持,继续深入挖掘高脚狮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高脚狮旅游使之成为茂名旅游一张亮丽的名片。确立高脚狮文化活动日,以此为契机举办各类活动和比赛,致力于品牌效应,推进茂名 “魅力城”快速发展。

3.2 茂名高脚狮的传承现状

继承茂名高脚狮,不仅是茂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向。

3.2.1 茂名高脚狮的传承意义

(1)高脚狮扎根于电城民间,是鲜活的民间艺术,在社区和文化交流中,是一种友谊交流的桥梁,对研究电城古老传统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茂名高脚狮根植于华夏文化的源泉中,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和谐社区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3)茂名高脚狮能给茂名特色传统体育带来新的活力和更多的受众,让人们可以多渠道的了解、观赏和接触各类的特色传统体育,并逐渐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高脚狮是电城优秀民间传统体育之一,是广东省独一无二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形式,是民间传统体育的一枝奇葩瑰宝,但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猛烈冲击,高脚狮出现了危机,欣赏民间传统体育表演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追求西方文化艺术,对传统体育不感兴趣,北街老龄的高脚狮原班表演者,大多数进入老龄阶段,参与演出的青年人比较少,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有萎缩的危机,楼阁村文化室有功底的青年演员多数走向珠三角或外省打工,造成演员短缺,给演出带来不便,因此,要急需采取保护措施,加大力度培养青年一代表演者,使之后继有人,怎样去缓解这一危机成为当地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3.2.2 茂名高脚狮的传承方式

(1) 家族作坊式传承。指在家族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进行传承,是前辈传给后辈的方式进行传承。

(2) 师徒关系式传承。先通过拜师成为师徒关系后才进行高脚狮的训练与教学,这是茂名高脚狮传承的重要方式。

(3) 传统节日式继承。其中茂名年例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在独特的节日气氛中进行高脚狮表演,这种继承方式除了有休闲娱乐的作用外,同时也是高脚狮获得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4)学校、小区式继承。在学校通过把高脚狮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或由在小区由体育指导员进行高脚狮的训练与教学过程作为传承方式。

3.3 茂名高脚狮当前开发存在问题

3.3.1 茂名高脚狮的传承方式决定了缺乏规范性

(1)南狮出版有一定量的相关书籍、图册,编写有规定套路,而高脚狮没有,唯一可以考究的文献资料是在茂名地区流传的“高脚狮一百零八图册”。

(2)茂名高脚狮只在电城镇的几个村落盛行,离真正做到和南狮一样享誉中外还有很大的距离。

(3)茂名高脚狮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茂名高脚狮只单纯强调娱乐表演,但真正走出去和南狮同台比赛、竞争,并不占优势的。

(4)有关茂名高脚狮的研究文献过少。

3.3.2 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薄

高脚狮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猛烈冲击,出现了危机,欣赏民间传统体育表演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追求西方文化艺术,对传统体育不感兴趣,怎样去缓解这一危机成为当地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

3.3.3 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

茂名高脚狮主要的传承方式依赖于口头传授,即通过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与训练,而茂名高脚狮传承人年龄偏大,精力和记忆的下降严重制约了高脚狮的传承。此外高脚狮入门较难,必须苦练几年基本功才具备表演的能力,而北街老龄的高脚狮原班表演者大多数进入老龄阶段,参与演出的青年人比较少,有功底的青年演员多数走向珠三角或外省打工,造成演员短缺,给演出带来不便,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有萎缩的危机,因此,要急需采取保护措施,加大力度培养青年一代表演者,使之后继有人,并得以代代相传。

4 茂名高脚狮的发展建议

4.1 扩大许多种形式教育投资

茂名高脚狮教育主要有学校教育、小区或村庄教育、习惯教育等等。学校具备了高脚狮传承和发展的条件,包括具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图书馆、数据库、宽广的体育馆等,对于提高教学与训练效率,使茂名高脚狮得到更好的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调查大部分茂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项目后发现,只有两间中学采用了高脚狮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不采用高脚狮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是场地器材缺乏,因此为了使茂名高脚狮得到更好的继承必须加大对学校场地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小区或村庄是居民进行高脚狮锻炼的主要场所,但锻炼设施同样存在极端缺乏的现象,并且指导教学与训练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锻炼者的积极性,建议相关部门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重视高脚狮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充分利用茂名地区的风俗节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高脚狮活动当中来,利用春节、年例等传统节日为媒介,让更多的人在欢庆的节日气氛中感受高脚狮的魅力,并传承这种精神,从而达到茂名高脚狮的教育目的。建议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多举办此类比赛,在节日中多组织高脚狮表演活动,让更多居民感受高脚狮的风采。

4.2 重视对茂名高脚狮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随着茂名高脚狮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茂名高脚狮发生了失传的危机,因此,对茂名环境保护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茂名高脚狮的传承和发展。茂名高脚狮环境保护包括地方民间信仰、方式和风俗保护等等,民间信仰、方式和社会风俗环境的改变,将使茂名高脚狮的生存现状产生不可逆转的打击。民间信仰、方式和风俗是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茂名高脚狮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因为长期接受极左思想的影响,自文革开始高脚狮被禁演,直到1980年才恢复,高脚狮这个来自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被打入冷宫,这个延续了上百年的民间风俗,一旦遭到恶意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茂名地区有许多民间信仰、方式和风俗,其中突出的代表是年例,年例是茂名地区一个独特的节日,通常被认为“年例大过春节”,在这个重要的节日中进行拜神、敬奉祖先的活动,以祈祷好的收成、百业兴旺、国家安康和个人健康,在这个重要的日子进行高脚狮表演,具有地方风土人情赋予的特有涵义。只要科学认识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并通过正确引导,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注重茂名高脚狮小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对传承人进行保护,主要形式包括:从工作、生活、经济方面进行资助,体现国家对传承人的重视,安排专人或义工及时关心传承人的需求,尽可能解决传承人的实际困难,使传承人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调动传承人保护茂名高脚狮的积极性。

4.3 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

对高脚狮进入深入的普查,进一步摸清高脚狮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沿革,对高脚狮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做好妥善的保存;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对高脚狮进行广泛宣传。例如:自高脚狮见报后,十几个当地的老板集资支助楼阁村的体育文化中心的建设,解决高脚狮平时训练场地的问题,支助金额达到65万。

4.4 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1) 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工作,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茂名高脚狮档案材料。建议相关部门就本研究有关问题到本地区的民委会、宗教、文化、教育和体育等相关部门进行考察、访谈,收集鲜活材料,丰富研究资料。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发现规律之后,再与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专家就材料中体现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得出具体指导意见。

(2) 加强对高脚狮演出队伍的管理,健全管理机构

当地逢年过节,喜庆集会演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脚狮的发展,但前提是要加强对高脚狮演出队伍的管理,健全管理机构。同时聘请外地对南狮舞法有卓越成就的名师对舞狮者进行指导,认定和保护一批舞狮传承人和青年骨干,保证高脚狮全面、系统地发展和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少年力斗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