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抒怀类文言文的语言分析

2019-11-26 10:52何牵牵
文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音韵小石句式

何牵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做出了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i”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ii同时,王荣生教授还强调现在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文章的表层,简单的学习这个文学作品,而是要深入文言内部,学习一个作品所具有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并且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古代散文(文言文)作品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这两个方面。iii”王纪人在《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也曾说到:“文学语言不同于社会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文学语言本身就有意义,文学语言本身就是目的。iv”因此,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能只为了考试而注重对字词的讲解,和逐字逐句的翻译文本,还应该关注文言文作品区别于现代文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大多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句式、语法也与白话文大不相同,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分析文言文,尤其是品味文言语言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文言文,从不同的纬度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本文主要从抒怀类文章着手,“抒怀”有抒发情怀之意,抒怀类文言文既是指抒发作者情怀,表达作者情感的文言文。抒怀类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有很多。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的文辞是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变化而创作的过程;因此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沿波讨源”,才能体味出文章中暗藏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此时的心境,必然少不了对文章语言的品味,而不是脱离文本语境的不切实际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抒怀类文言文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从作者自身游江经历的实际感受出发,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秀美的山水图画,从而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鄙弃功名利禄的淡泊情怀以及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江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气势,并且使用了用夸张、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江流比作箭和马,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江水奔流的气势,突出了水“急”的特点。又从听觉的角度,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山间流水、鸟鸣以及蝉叫和猿啼的声响,生动形象地奏出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的开头,就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巧妙地描写了小石潭四周的环境,写小石潭四周竹子环抱,突出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写到泉水声清脆悦耳,犹如佩环撞击。接着,文章用衬托的修辞手法,写“潭中鱼可百许头”,描绘出了潭水的清明如镜,而且在写游鱼时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游鱼戏水的场景。同时,作者在写谭上景物时,仅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几字就写出了溪流两岸岩石的凹凸不平、高低起伏,把蜿蜒曲折的溪流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二.含蓄凝练,短小精悍

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十分短小,仅用八十一字,就为我们凸显出了陋室不陋的特点。作者在记叙的同时还夹杂着议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文章从居住环境、交往对象、生活情趣三个角度,描写陋室的不陋,同时,又引用前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清高以及淡名泊利的品格。周敦颐的《爱莲说》虽也只有一百多个字,但却从莲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散发的香气以及自身风度四个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质朴,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高尚的品德。《爱莲说》的全文主要是围绕“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展开来写的,并用菊花和牡丹来从不同角度衬托出了莲花的清高脱俗。作者虽只赞美了莲花的品质,但却通过“予独爱莲”四字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具有同莲一样的品质,用莲自比。由此可见,这两篇文章含蓄凝练、短小精悍的特点。

《答谢中书书》也是一篇写景寄情的文章。首先,文章开始便以感慨发端,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写作基调。其次,文章仅用七句话就描绘了山川秀丽的风景,文章写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郁郁葱葱的竹林、随意鸣叫的猿鸟、夕阳欲落时竞相跳跃的游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之间的喜悦之情和知音共赏美景的愉悦之情。最后,文章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慨叹结束,首尾呼应,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体。同时,也体现出了本文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极具特色的语言特点。

《小石潭记》的语言在这方面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短短几句话,勾绘出了一幅形象逼真的鱼影游乐图。而且通过对游鱼自由自在的情态的描写,含蓄巧妙地表达出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复杂心情。本文语言凝练、含蓄,还突出地体现在对小石潭清冷幽静的环境描写上,给人一种凄凉、孤寂之感。同时,还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贬谪后的愤懑不平以及郁郁不得志的郁闷之情。

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陋室铭》中写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写了作者生活的环境、来来往往的友人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还从中体现出了作品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苔痕”和“草色”、“阶绿”和“帘青”、“鸿儒”和“白丁”、“丝竹”和“案牍”一一对应,句子多短句,并且句子押韵,句式整齐、对仗,具有音韵和谐之美。周敦颐《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牡丹和莲,与“隐逸者”、“富贵者”和“君子者”一一对应并且形成对比,也体现出了句式整齐、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首先文章以精练、隽永的笔触描写了三峡两岸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次,作者又用精妙、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中水流多变的特点。同时,作者在描写三峡时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在写山时,两句话就概括出了三峡中山的连绵不断、高大宏伟、重峦叠嶂的特点。写水时,则根据季节的变幻来突出水流四时不同的特点。最后,作者在写景物时也是追随着四季的变换而写,突出了不同季节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如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数字,突出了三峡秀丽的特点,写秋季之景,用“寒”、“素”、“凄”哀”数字,突出了秋季荒凉之感,寥寥几个字,便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三峡景物多变的特点。同时,本文结构整齐,多用四字句,句子又多上下对偶,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的则是句中对偶,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等。使全文具有音韵美,有抑扬顿挫之感。

吴均是南朝梁代著名的骈文作家,《与朱元思书》也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文章仅仅用一百多个字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富阳到桐庐两岸的美丽风景。《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具有一定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按照骈文的要求所作,大多使用短句,如,四字句和六字句,而且,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又大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达到了结构整齐、句式押韵、音韵优美的效果,节奏感极强。文章后半部分大多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特点,同时,也使文章语言更加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见闻描写了桃花源中人们和谐安详的生活景象,该文章大多使用短句,主要以四言句为主,同时又伴随着三言句和五言句,并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骈散相间,长短不一,给人一种参差之感。因此,也使音韵更加和谐,形式更加优美。同时,文章的节奏又富于变化,韵律优美,具有一定的音韵美。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篇句式参差不齐,错落不一,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全文以四字句居多,再加上骈散相间的写作特点,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因其平仄起伏、对仗工整,具有节奏优美的特点,使文章的语言极具诗韵美。《醉翁亭记》的语言也极具特色,风格清秀,用词精炼、准确,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具有韵律美的特点。如在写晨昏景象时,只用两句话就囊括殆尽,由此,体现出了文章语言简练的特点。同时,全文大多句子都以“也”字结尾,体现了文章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四.简洁隽永,朴素自然,不事雕琢

不同类型的文章创作风格大多不同,文言文也不例外。文言文语的言风格大多与文章的类型有关,有的追求辞藻华丽,有的讲究朴实自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抒怀类文言文大多追求的是自然流畅、平白隽永的语言。

上文中我们所说的《与朱元思书》的语言具有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和音韵美的特点。然而,这篇文章还具有另一个特点。骈体文大多讲究辞藻华丽,而这篇文章就恰恰相反,与大多数骈体文截然不同。它虽然也有工整的句式,但却并不是用绮丽的辞藻堆砌而成,而是用平白的语言写作而成。如,“风烟”、“天山”、“净”、“色”等都是极普通的词汇,虽然语言极其朴实,却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具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特点。

《桃花源记》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名篇,也是陶渊明作品中的名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后世的创作也提供了一些借鉴。这篇文章构思巧妙,情节动人,同时语言也极具特色。陶渊明善于以少盖多,用最少的语言概括最多的事物,用最平白的语言描绘最丰富的内容。陶渊明的文章不讲究华丽的词藻,而是惯于用朴实自然,平白晓畅的语言。文章中大量使用短句,既体现了文言简洁特点,也展现出了陶渊明朴素自然、平白质朴、不事雕琢的语言风格。

五.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是学生体会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着的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陶冶学生的性情,同时还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而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作为文言文学习的一部分,自然也就不容忽视,对文言文语言的赏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文言文语言的分析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注 释

i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6.

ii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4.

iii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21.

iv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4:173.

猜你喜欢
音韵小石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挡住他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捡到一座城堡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特殊句式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