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提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2019-11-26 10:52李耀华
文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汪伦语调古诗

李耀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要较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总体目标,除了明确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遵循其教学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并运用古诗教学策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激趣导入,欣然诵诗。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家庭境况、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风格志向等;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使学生能身临其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达到和诗人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外,还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二.自主朗读,品读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独具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各种形式的诵读,如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配音乐诵读,运用多媒体动画、图片让学生扮演诗人表演诵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当然,教师必要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一)朗读时尽情投入,注意读重音的地方;(二)注意读诗时的语调,要根据诗的情境读出不同的语调,融入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只有用不同的语调来读诗,才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三)要读对诗词的节奏,教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比如从音和意上的划分,五言诗和七言诗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当然这些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所理解,有一定的感悟。

在教学之初,先要求学生读时可采取自读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教师要进行范读,请学生比较分析教师在重音、语调、语气、感情等方面的处理与同学们的处理的差异。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

三.熟读成诵,情感升华。在学生能准确地朗读并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只要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就能读出诗中语言的味道,读出诗句的表现力、感染力。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例如学习《望天门山》这首诗时,在了解了诗中描写的美景后,引导学生将与诗中景,与诗中人相通,从中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读出感情”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提高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四.赏析诵读,体验诗境。诗的意境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使自己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能达到变有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从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的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教师要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

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汪伦语调古诗
我和汪伦的那些事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谈谈诗歌的语调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
泪别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