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应从家长做起

2019-11-26 23:59钱亚琴
儿童大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家长

钱亚琴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镇丁所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600)

从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部门就规范了幼儿园教育要改变和防止发生小学化的倾向和问题,严禁在幼儿园教育中使用各种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这样引起了多个地区幼儿园的关注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还需要从家长做起,改变家长的偏差观念,让家长参与其中,更好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分析

幼儿园教育倾向于小学化的问题最后危害的还是幼儿,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若是使用小学的内容不仅仅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原则,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属于重复性教育,压缩了幼儿本身应该动手动脑的活动和游戏时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条还是家长的因素,家长都比较看重孩子的学习分数,因此想领先在起跑线上,认为幼儿学习到的知识越多越好,只要能够让幼儿在进入学校之后获得高分即可,那么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尽管能够在某些方面予以理解,但是极大的危害了幼儿的成长原则,对于幼儿的未来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严重的学习负担。例如,在幼儿园,幼儿就需要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面对竞争力的提升,家长甚至还要让幼儿回家写作业、学习,极大的改变了幼儿教育的初衷,因此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1]。

二、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应从家长做起

(一)加大宣传与培训,改善家长偏差观念

家长的错误观念会加重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产生,因此在教育中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改变家长过去那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每一种事物包含幼儿成长都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在教学教育上也需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改变家长硬性教育的办法可以从科学教育观念开始,不断的提升家庭教育的基本水平,如给家长举办系列学习活动,对家长进行新教育改革的宣传,也聘请相关的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为家长讲解新时期的教育方式,争取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去读懂孩子去理解和教育孩子。另外在幼儿园张贴相关的海报和条幅,邀请适龄的儿童家长赴会,也可以要求一些没进入幼儿园的家长,提前为他们“上课”,专家报告、演讲、案例分析等等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以科学理念为先导才可以更好的让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要做好示范,学会和幼儿进行沟通,尽管孩子是家长所生,但是不能完全按照家长的想法去生活,家长正确的育儿观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2]。

(二)家园共建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很多家长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寄予厚望,甚至不惜花很大力气,花大量资金进行培养,不想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试想一下,孩子背负着家长的梦想和希望前行,势必要更累。例如,有些学生天生不喜欢音乐,但是家长偏偏让学生去学习音乐想让孩子成为第二个贝多芬,这对于孩子对家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在这个问题上幼儿园教育还需要联合家长进行新幼儿教育环境的构建,形成合力,科学的建立起教育孩子的观点,首先正确的认知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应幼儿天性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如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做好科学引导因材施教工作。其次,减少幼儿对家长的依赖,尽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但是幼儿园还需要和家长做积极的沟通,两者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共同努力之下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例如幼儿园在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为家长提供生活教育帮助,给家长“洗脑”让家长可以更好的理解怎样去教育幼儿,怎样才可以辅助幼儿的健康成长。

另外,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的平常教育中,进行亲子活动,共同享受幼儿园教育的快乐,体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如和孩子一起做早操,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打野战,共同做手工作业等等,体味在没有作业中孩子的快乐[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应从家长做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家长的错误观念导致幼儿园可能产生教育倾向小学化的问题,在这样的现象之下首先要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其次要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形成教育合力,改变此种问题。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