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荧光法测定酱油与食醋中苯甲酸的含量

2019-11-26 07:34吴晓红邵晓丽陈媛媛
山东化工 2019年21期
关键词:荧光法食醋苯甲酸

吴晓红,王 鹤,邵晓丽,陈媛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苯甲酸作为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但过多摄入会对肝脏、肾脏等产生毒害作用[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中规定,酱油和醋中苯甲酸与苯甲酸钠总量不得超过最大使用量1.0 g/kg(以苯甲酸计),苯甲酸含量的准确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标[3]中苯甲酸的测定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昂贵大型仪器,而且样品前处理所用试剂毒性大,步骤复杂,成本高。目前文献报道测定食品中苯甲酸的方法还有紫外分光光度法[4]、荧光光谱法[5]、薄层色谱法[6]、酸碱滴定法[7]等,不同方法各有优点,但样品处理都需要经过萃取或蒸馏,步骤繁琐,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回收率不高。同步荧光法具有选择好、方法简单、不需要分离待测组分等特点,本研究尝试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酱油和食醋中的苯甲酸含量,以期能够为准确、快速、低成本测定酱油和食醋中的苯甲酸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F-280荧光分光光度计,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pH-3C 酸度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2 材料

实验试剂:苯甲酸、氢氧化钠、浓盐酸,均为分析纯;二次蒸馏水。

实验试样:超市购某品牌酱油和食醋。

2 实验方法

2.1 苯甲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准确称取苯甲酸0.1000 g,加0.1 mol/LNaOH溶液100 mL溶解,转移至1000 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配成0.1000 g/L苯甲酸标准溶液。准确移取0.00、2.00、4.00、6.00、8.00、10.00 mL 0.1000 g/L的苯甲酸标准溶液分别放入6个100 mL容量瓶中,加入3.50 mL 0.1 mol/L的HCl溶液,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同步荧光光谱,记录272 nm处的荧光强度I,以扣除空白溶液后的荧光强度对标准溶液浓度C作图,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苯甲酸的标准曲线。

2.2 标准加入法进行样品测定

准确移取0.00、2.00、4.00、6.00、8.00、10.00 mL 0.1000 g/L 苯甲酸标准溶液分别放入6个100 mL的容量瓶中,各加3.50 mL 0.1 mol/LHCl溶液和1.00 mL试样,再加蒸馏水至刻度,测定各溶液的同步荧光光谱,记录272 nm处荧光强度I。以荧光强度I对标准溶液的浓度C作图,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样品的标准加入法曲线。横坐标上的截距数值上即为1.00 mL试样稀释至100 mL后苯甲酸的浓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条件的确定

3.1.1 荧光光谱

通过改变狭缝大小扫描同一标准溶液的荧光光谱,根据曲线平滑程度及灵敏度情况,确定仪器的最佳扫描条件,激发与发射波长狭缝均为20 nm,扫描速度为480 nm/min。

以230 nm作为激发波长,从250~350 nm进行扫描,测得苯甲酸荧光发射光谱如图1,最大发射波长290 nm。以最大发射波长290 nm为固定发射波长,改变激发波长进行扫描,测得苯甲酸荧光激发光谱如图2,激发荧光峰在238 nm和280 nm。可见,苯甲酸在实验条件下发射一定强度的荧光。

图1 苯甲酸荧光发射光谱

图2 苯甲酸荧光激发光谱

3.1.2 Δλ的选择

图3 不同Δλ的苯甲酸的同步荧光光谱

采用同步荧光法测定苯甲酸时,光谱形状不仅与物质本性有关,且与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波长差Δλ有关,当Δλ与发射峰、激发峰之间的波长差相匹配时,才能产生比较强的荧光信号。本实验分别测定了Δλ为30、40、50 nm 时苯甲酸标准溶液的同步荧光光谱,从图3可以看出,Δλ为30 nm 时苯甲酸的同步荧光光谱的荧光强度最大,且能够与其它荧光峰分离开,因此在实际测定中选择了Δλ为30 nm,此时最大激发波长为272 nm。

3.1.3 最佳pH值的确定

图4 苯甲酸荧光强度随pH变化曲线

准确移取4.00 mL0.1000 g/L苯甲酸标准溶液于9个100 mL容量瓶中,用0.1 mol/LHCl调节试液的pH值,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用酸度计准确测定其pH值,并测定其同步荧光光谱,记录272 nm处荧光强度I。以荧光强度I对pH值作图,见图4,可以看出当溶液的pH值较大时(大于5.0),苯甲酸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几乎为零,当溶液pH值较小时(小于2.0),苯甲酸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随着pH值的减小逐渐减弱,而当pH值在2.0~3.0范围内苯甲酸溶液荧光强度较大,因此测定的最佳pH值的范围应为2.0~3.0之间。本实验选用pH值2.7的体系溶液,此体系加入的0.1 mol/LHCl溶液体积为3.50 mL。

3.2 苯甲酸标准曲线的线性分析

图5 苯甲酸标准曲线

以2.1方法得到的拟合曲线,如图5,可以看出在Δλ=30 nm时扫描各浓度标准溶液得到的同步荧光光谱中,苯甲酸标准溶液272 nm处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 = -0.00714+ 4.496 C,线性相关系数R=0.9998。

3.3 苯甲酸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

(a-标准溶液,b-酱油样品,c-食醋样品)

按照2.2测定方法对酱油和食醋样品进行测定,同步荧光光谱图见图6,由图可见,样品峰形和最大荧光峰与苯甲酸标准溶液的基本一致,可推断样品中其它共存成份不干扰苯甲酸的测定。标准加入法测得样品的标准加入曲线,线性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及横坐标截距见表1,由此可知苯甲酸的荧光强度I与标准溶液的加入量V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公式Cx=-CsVs/Vx,可求算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其中Cx-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Cs-所加苯甲酸标准溶液的浓度;Vx-加入样品的体积;Vs-外推法所得标准溶液的体积。试样中苯甲酸含量和精密度(n=3)见表1。

表1 标准加入法测得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及苯甲酸的含量

3.4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酱油样品,按照2.2方法配制6组标准加入溶液,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得6份苯甲酸的含量,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说明该法重复性好。

3.5 苯甲酸的加标回收实验

取100 mL试样,向其中加入已知量的苯甲酸标准溶液,混匀,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并计算回收率。回收率计算公式如下,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回收率测定结果

从表2的数据可知酱油和食醋样品中苯甲酸的加标回收率在88.0%至92.0%之间,说明同步荧光法测定酱油和食醋样品中的苯甲酸含量是可靠的。

3.6 讨论

同步荧光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少等特点[8]。当样品中的苯甲酸与其它成分共存时,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可能互相重叠,一般的荧光光谱法不能在混合物中将苯甲酸很好的分离,而采用同步荧光法选择合适的波长差,样品可以不经预先分离和掩蔽,直接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建立了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酱油和食醋中苯甲酸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苯甲酸在pH值为2.7溶液中,波长差Δλ为30 nm时测得同步荧光光谱最大激发波长为272 nm,在272 nm处苯甲酸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样品中苯甲酸的同步荧光峰位置及峰形与标准溶液的基本一致,可认为样品中共存物质不干扰苯甲酸的测定。

对于复杂样品,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体干扰,用此法测定了酱油和食醋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回收率在88.0%至92.0%之间,测定方法可靠。另外,本法测定样品的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简单,测定快速,令人满意。

猜你喜欢
荧光法食醋苯甲酸
ATP生物荧光法在餐具消毒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的探讨
基于氟—氟相互作用的上转换荧光法快速测定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
食醋与人类生活
浅谈如何提取检测微量元素硒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醋中的苯甲酸、山梨酸和纽甜
含有苯甲酸的红枣不能吃?
红枣检出“防腐剂”?
红枣里的“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