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专业群“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2019-11-26 07:34杨飞勇何海华周玉芬
山东化工 2019年21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生物医药产教

杨飞勇,何海华,周玉芬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7]95号)[2]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标志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8〕146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55号),为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

《金华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金华市五大千亿产业之一,到2020年全市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为基础,生物制药为优势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化学原料药产业产值占比高,生物技术药品等产业规模小,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创新能力不够强,生物医药产业在产值、利润、科研、技术水平方面与省内杭州、台州和绍兴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合作关系不稳、规范不高、层次不深等问题[3],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实训项目与岗位技能、教师素质与职业教育“错位”[4],推行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5]。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设置了生物医药专业群,通过引进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金华分所,以产教综合体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政、校、所、企”四位一体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1.1 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普遍追求专业设置齐全,未能在专业设置上与区域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对接,专业群设置结构与产业群结构“错位”,专业群培养的人才不能有效满足区域产业链发展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错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学生“宽就业”,在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重复度大,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错位”,产业群课程设置不能有效与产业群发展对接,不能有效满足产业链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

1.3 实训项目与岗位技能“错位”

职业教育由于缺乏高端的产教融合平台,实训设备跟不上产业发展,现有的实训设备与产业发展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实训项目与岗位技能存在“错位”,开设的实训项目无法满足产业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1.4 教师素质与职业教育“错位”

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教师没有经历“高校-企业-高校”,而是直接从“高校-高校”,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产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不扎实,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匹配”,存在教师素质与职业教育需求“错位”。

2 “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

2.1 围绕化产教融合“四个主体”

政府既是产教融合推动者、协调者,又是产教融合的监督者。国家产教融合的相关支持政策均需要政府统筹协调,统筹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引导企业、行业、高校、研究机构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同时,需要规范产教融合各方行为,激励产教融合各方的积极性。

高校是产教融合的承担着,应坚持以产业链设置专业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企业输送现实需要的对路人才。通过与高端研究、区域企业的深度开展战略合作,组建生物医药“政、校、研、企”的产教综合体,强化教学、实践、科研平台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

研究所是产教融合的参与者、支持者,依托高端研究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建设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发挥“国千”、“省千”等高水平专家的领衔作用,带领产教融合各方共同组建的科研团队面向区域重点企业,围绕产业群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形成系列高端应用技术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生产业创新发展。

企业在产教融合中起到主体作用,也是产教融合的受益者,可以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的作用,与区域高校、研究所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与合作,为企业培养人才、培训职工,提供技术咨询、委托研究等服务。

2.2 落实产教融合“四个对接”

2.2.1 课程体系对接职业能力

专业群通过人次需求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达到课程教学体系与接岗位职业标准,发挥综合体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功能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课程,按照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科技竞赛等三个模块设置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科技竞赛等项目教学化,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2.2.2 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

对接职业标准修订课程标准,根据“产学研用”一体的人才培养要求,优化课程标准,通过“政、校、所、企”合作等方式,推行“毕业证书+技能等级证(或职业资格证)”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技术研发能力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2.3 实训项目对接岗位技能

落实“1+X”证书改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贯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以及“X”证书要求等元素引入课程,建立基于“岗课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实践课程实现“四个转化”,即将科技平台转化为教学平台、技术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服务现场转化为教学课堂、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徒关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2.4 师资团队对接技术团队

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采取“培、引、晋、进、下”机制,实现高校师资队伍与产业技术团队“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2.3 实现产教融合“四个同步”

2.3.1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

职业教育承担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通过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对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群,成立生物医药专业群,实现专业集群发展,专业群与岗位群精准对接,培养具备扎实生物医药专业知识、精湛的实践技能和高水平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3.2 办学特色与产业特色同步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群结构,对接药品研发、生产、保障等生物医药产业链相关环节,细分产业链岗位,剖析各岗位的技能和素养需求,组建专业群服务产业群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革新的同步,提升办学特色,服务产业发展。

2.3.3 人才培养与技术革新同步

对接区域产业链发展需求,将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及管理制度引入到教学教学,实施校企研师资混编,开展“双元”项目化教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革新同步。

2.3.4 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同步

优化整合课程、实训、教师资源,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通过建立专业群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一个月的机制,提升教师掌握企业产业转型发展动态,根据产业转型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同步。

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我校依托“政、校、所、企”共建的实体化“四川抗菌素研究所金华分所”,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金华市“五大千亿产业”,组建以应用化工技术为支撑,以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药学为核心,以环保、安全为保障的生物医药专业群。加强专业群与区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融合,实现专业群与岗位群精准对接,探索建立建立“平台共建、师资共聘、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产教融合机制。

图1 对接区域产业群组建专业群逻辑图

Fig.1 Logic map of docking regional industrial groups to form professional groups

3.1 运行机制

通过政府牵头,整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和我校资源,成立金华川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设立懂事会,公司成立川抗所金华分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按照双方合作协议,建立“人员互聘、资源共享”的工作推进机制,实施高校和研究所开展“平台共建、师资互聘”的工作方案,统一进行师资聘任选拔、教学任务安排和效果评价考核。对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群,建立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作等方式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同时,组织开展“校-所”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搭建“政、校、所、企”产教综合体,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业务增强。

图2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Fig.2 Operating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3.2 育人机制

充分发挥综合体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功能优势,实现产品研发教学化,将新产品开发作为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产品研发实训化,将新产品开发转化为实训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过程标准化,引入企业生产制度管理实训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实施“校、企、研”混编师资队伍,开展“双元”项目化教学;践行综合体与专业群的“四对接”,即课程体系对接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实训项目对接岗位技能、师资团队对接技术团队,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3 基于“四对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Fig.3 Talents training path based on “four docking”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3.3 评估机制

政府作为高校的主办者、企业的管理者、研究所的共建者,要制定科学标准,建立评估机制,规范产教融合各方合作行为,保护和激励产教融合各方积极性。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产教融合的评估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水平、产教融合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同时,重视行业协会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对产教融合进行科学评价,建立和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反映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4 激励机制

要发挥产教融合中政府、高校、研究所、企业等主体积极性,必须切实解决相关方的利益关切,做到合作共赢。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降低成本,政府还需要给予产教融合企业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方面进行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同时给予高校教师、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构建“政、校、研、企”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生物医药产教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