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创作探索

2019-11-26 13:10袁海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一、思维导图和微专题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的。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对信息进行储存、组织和优化(通常在纸上),其中每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着特定的记忆,并鼓励新的思维。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是记忆激发器,每个记忆激发器都是揭露事实、思想、信息的关键,也是释放大脑真正潜力的关键。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多个学科教学中均有被引入和应用,在很多专家和同行的实践中,思维导图被证明其能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被很多教师作为学科复习中的法宝。但如何构建思维导图并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复习课堂,仍处于探索阶段。

微专题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如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难点、单元复习中的知识漏洞等),而选择的切口小、角度心、针对性强的小专题。它贴近学情,难度可由教师根据具体学情进行自由设置,在应用中可进行适度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中的创作(以“生物生长条件”为例)

(一)确定微专题内容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大部分微专题会出现在二轮复习中。通常,通过一轮复习,学生会完成一次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梳理,并建构知识网络。在一轮复习中,大量的综合训练,揭示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较难突破的难点,有一些难点会在大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属于重要的知识点,那么这些难点就适合教师创设一些微专题,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教师创设的微专题中,通常可以包含地理学科的重要概念(包括学科基础概念、补充的重要概念等),幫助学生理解该专题学科知识的扩展性内容、练习题(包括随堂练习、巩固联系、课后提升练习等),以及复习小结。如在农业区位条件的知识模块中,就有“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评价”这一内容,是学生的难点,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是高中地理知识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内容,可以延伸到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的评价,又可开设“生物的生长条件”这一微专题。

(二)构建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储存、组织和X优化,用于承载特定的记忆,故思维导图通常被放置于微专题的复习小结部分,通常是进入该微专题复习前,先由学生自行回忆该微专题相关学科知识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即用树状结构代替普通框架式结构的笔记,并在微专题复习过程中,随着对该专题的深入学习,逐步完善思维导图、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我们以“生物的生长条件”为例,探讨构建思维导图的几个重要步骤:

明确思维导图的主题和中心关键词,并在笔记本的某空白页中心书写主题或中心关键词,并添加符号或图案,以突出这个主题。如根据本微专题内容,该思维导图的主题为“生物生长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框突显主题。

确定分支内容或次主题,并用相应的曲线从中心图像中进行发散,这些分支内容一般可以成为一级分支。如本微专题可以分为“作物生长条件”和“动物生长条件”两个次主题。

在每个一级分支上继续用适量曲线发散出二级分支,并书写二级分支的关键词。如“作物生长条件”这一内容,可以从“光、热、水、土”等角度分析。同理,每一级分支如有必要,都可以不断用适量曲线发散出下一级分支,并在每条曲线上书写上一级主题相关的关键词,直到思维导图得到逐步完善。

教师可以通过课上投影、课下宣传栏张贴等多个分享平台对学生创建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和评价。评价可采用生生互评和教师适当评价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增补,并在微专题中的相应练习中进行初步应用。

通过思维导图在各类练习中的初步应用,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与该主题相关的思维点或思维链,可对原思维导图进行拓展,逐步完善思维导图。如学生发现“作物生长条件的评价”除了从“光、热、水、土”等角度分析,还有病虫害、洪灾、旱灾、冻害等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土壤方面,除了考虑肥力、湿度,土壤的酸碱性也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条件也一样,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增补到原有的思维导图中。

三、思考和结语

思维导图是对学科知识经过精细加工后再不断完善,最后实现对知识信息进行储存、加工、优化的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深度高、整合的学科知识更为全面和详细,更能促进学生微专题复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也能明显增加学生调用学科知识的速度、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也能增强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兴趣和获得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与普通的线性笔记相比,其难度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更高,在思维导图创作中,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时间较长,也需要做得更加精细。笔者根据自己在培养学生这一习惯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思维导图需要书写的空间较大,在思维导图创作中,易出现纸张太小、书写空间不够、不能完整呈现思维链和思维节点的情况。通常建议每创作一幅思维导图,都单独使用一张空白页,且纸张建议大于等于A4。

思维导图中用来发散出不同级别分支的曲线,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单一颜色但粗细不同的曲线来增加趣味性。

各级分支的关键词要对尽量精简、短小,而太长的词汇或语言,往往不利于记忆的激发。

在思维导图的增补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和鼓励,最好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能在思维导图的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有获得感和被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坚持思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博赞学习技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李宽珍.基于课本资源的“微专题”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5

【作者简介】

袁海霞,1984年3月,女,浙江绍兴,汉,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课题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