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2019-11-26 10:08荣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移动社交网络

荣益

摘  要:网络以其“无处不在的网络、无所不通的业务”正在全方位,深层次的渗透在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主流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泛在学习作为目前非常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到了师生一致的认可。它是指无时无刻地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让学习摆脱课堂的束缚,让学习真正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让学生全面地受到学习的熏陶。本文重点探讨在移动互联网络下如何构建泛在学习空间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移动  互联网  泛在学习  空间构建  社交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宽带和移动技术的成熟,正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现在中职生每人都有手机,都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展开学习,中职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移动性无时无刻地学习和交流,这虽然给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有不可掩饰的不足,由于每个教学工作者教学方式的不同,可能存在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办法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导致这部分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设备在网上浏览新闻或者打游戏[1]。对职业教育课堂来说,互联网设备呈现着有利有弊的影响,这给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好移动互联网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和考验。

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泛在学习的开展

互联网技术迅速地更新换代,操作越来越简单,用户体验感越来越有品质,很多的手机软件满足了人们更多的个性化要求。介于手机终端设备的便于携带,突破时空的限制和位置共享等优势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关注和使用。

移动互联网下泛在空间的构建是在无限宽带发展的前提下得以实现,也为泛在学习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电脑和手机,把零散的时间,用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总结成在无线网络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环境进行任意的学习活动。

无线互联网的进步给予了泛在学习切实可行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可以打造一个空间和资源相结合的空间,它取消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约束,真正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理想状态。当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获得网络的帮助[2]。运用移动互联网建立起来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自主的传播知识,让每个用户深刻体会到各种天文地理的信息源中,用户携带手机设备可以自由愉悦的获取感兴趣的知识文化,并通过这种手机的服务获得一种置身事内的存在感。

二、互联网前提下泛在学习的主要特征

泛在学习的蓬勃开展呈现出了独有的特征:学习内容的永存性,在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的前提下,用户所学到的内容会完全的复制在大脑里,永远不会消失。知识获取的便捷性,用户可以有选择性地搜索内容进行学习,不用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输入,就可达到效果。时间上的及时性,不管用户在何时搜索查看,系统都会显示出当前最新的消息来源,满足了用户学习内容的时间适合性。学习内容的交流性,很多学习网站不仅仅是单一提供学习内容,而是在学习结束后通过社交媒体给学生和专家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用户自定义的选择性,每个学生,每个用户,都存在自己某种风格的不同性,所以互联网设备会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模板,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适合不同人群建立泛在学习空间。泛在学习空间不仅局限于建立网络课堂的学习,而是构建出多种的虚拟空间促进学习的目标达成,知识的分享和传递。

三、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作为IT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应用较低的成本计算单元,通过网络展开一系列的计算和保存途径提高学习工作效率[3]。在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下,用户实现了在任意终端下进行学习和阅览需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无线互联网,用户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地点任意终端,继续学习和资源的共享。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互联网的应用受存储空间和信息搜索速度的限制,不能满足用户学习和工作的需求。这种需要为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有了云计算,用户不需要花费时间对系统进行维护,只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点开所需的应用服务即可。云计算大大提高了存储空间,让学习资源更加分门别类地保存下来,让相关的学习资源得以利用,也可以点开相关课程,做进一步学习,针对薄弱环境在应用软件设备做笔记。泛在学习空间的建立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改善了学习环境。

四、移动互联网加强了网络交流

米尔格兰提出过这样的理论“每个人最多需要通过6个人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社交网络的建立是这个理论的应用,基于某种社会联系或者拥有某种共同的爱好,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服务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交网络开始向移动手机用户偏移。移动设备软件的真实辨别度,交流的实时性以及用户不可虚拟性,使得社交网络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多样的,个性化的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提高用户实时交流的可靠性。

五、构建泛在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泛在学习空间的建立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监督,运用传统教学书籍,开发出与之相匹配的电子书籍,让学生和老师及时的互动和学习,利用新媒介,展开互动教学,拓宽教师教学思路[4]。软件开发者也要不断地对教学材料进行更新和整理,对用户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拓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互动教学成为了主旋律,如何推进师生开展更深入的互动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研究的课题。互动越频繁,教学效果越良好。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根据用户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加强点与点的联系,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引导用户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增加用户之间的黏性。以微博为例,用户之间相互关注,随时随地地将自己对学习困惑,心得体会和活动纪实等内容用图文结合方式表现出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通过对某一热点话题的关注,系统有针对性的发布软文,更能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活动也会不断地增多。教学工作者要把具体生动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增加学习兴趣,用零散时间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提高综合学习能力[5]。当学生发表某一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办法,得到更多用户的点评和关注时,会得到更多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提高用户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极大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三)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困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行为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创建学习手册,跟踪学习进展,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尊重,正确处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分歧。

结语

通过社交网络,建立了新的学习空间,给用户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资源,推动学生泛在学习。构建泛在学习空间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闲散时间更利于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闲散时间的学习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打扰,达不到学习的预期效果。移动设备的屏幕有限,学习的过程更容易疲劳,各种新闻消息不断涌现,分散学生注意力。互联网信息资源参差不齐,有时学生难以辨别,不仅未能达到理想效果,还可能促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移动设备越来越简单的操作流程,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难度,移动设备的使用者的逐渐年轻化,受年龄的限制,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引导。总之,移动互联网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要求学生不断地更新学习方法,建立泛在学习的思维,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制定好符合泛学理念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萌欣.移動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0(3):7.

[2]郭鹏,林祥枝,黄艺.共享单车: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服务中的协同治理[J].公共管理学报,2017(3):6-159.

[3]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28(2):93-98.

[4]张绍丽,郑晓齐.高校众创空间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7):54-59.

[5]胡长军,许文文,胡颖.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39(4):794-804.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移动社交网络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