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019-11-26 13:10钟兰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变体文学作品方言

钟兰兰

【摘 要】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方言的功用不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传递蕴涵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价值。方言还因其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所蕴涵的深刻社会人情风貌,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家独具特色的创作元素和重要的表现手法。方言还有珍贵的史学及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研究其中使用的方言,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家意图、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关键词】语言;方言;文学作品;变体

语言具备任意性,标准语与方言,方言与口语,口语与书面语,书面语中文体的选择,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从风格和文体的角度出发,不同语体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表达着特殊的效果,且与作家的个人方言、社会情境特征、作品内容等紧密相连,语言、方言、文学作品自然也就相互关联、彼此结合而统一起来。

一、语言与方言

语言具有多层面性,卡特福德说:“有关某种‘整体语言的概念含义是如此广泛又如此不同,以致它在实际应用中根本不能应付描写、写作、比较教学等诸多语言用途。因而就引出了变体和次语言等概念。”变体指在某一特定的语境里,一组可供选择的形式中的一个语言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语言包括个人方言和社会方言。传统而言,方言只限于体现空间变异,它与语言的区别在于,方言虽被看作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存在的变体,但它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差异,还没能大到被看作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方言可以看作同一“本族语”下不同的次语言。今天,对方言的理解是多面化的,它包含由使用者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变异,即空间、时间因素和社会距离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格里戈里按语言使用者及情景范畴,把方言变体归纳为个人方言、时间方言、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及(非)标准方言。

二、方言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广义上指某一作家、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或某种语言变体的文献汇集,具体来说,指有保存价值和可以进行美学鉴赏的作品。因而,文学作品多采用标准语,即正式的不带任何地方色彩的书面语体。然而就其风格而言,文学作品烙印着个人在说话或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方式。传统风格学强调风格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采用的书面语,现代意义的风格扩展到方言、谈话方式和语域等角度。每个言语社团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方言,个体语言使用者也有自己所偏爱的词语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的独特方式,这种语言使用者个人的变体,称作个人方言。

三、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1.方言是社会地位、标明自己社会性的标志

一个人的语言特征能反映他的社会地位及身份。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的地域差别很少看得出,方言几乎是唯一可以凭借的标志。因此,中国人的种族玩笑通常是针对其他群体方言特点的言语游戏。如果不讲方言,一个中国人可以轻易地伪装自己的地域出身,成为另一个群体的成员。对个人而言,自己言语群体的权势地位越弱,这种选择的吸引力越大。

2.方言是表达强烈感情的语言手段

较之标准语,方言具有一种从主观和个人角度表现事物的功能,能更充分地表达强烈的感情。方言特色明显、诙谐、表现力强,易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或加重情感语气。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用低地苏格兰方言写的“My Love is Like a Red,Red Rose”就是很好的例證。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3.用方言来表示亲近的感情,能给作品增添地方色彩

同样一个人,当他对陌生人或关系不甚亲近的人或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说话时,他可能用标准语,而当他与和他关系亲密或地位相同的人讲话时,就会自然地用方言来交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学中的学子们以及部队里的士兵们在这一点上最有体会。也就是说,语言可以用来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使人们更亲近。

如网上聊天,武汉网友们通常会在句尾加一个助词“音”(音“撒”如“搞么事”,“在哪里”)来表明自己是武汉人。又如池莉的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吴桂芬数落女儿时说:“你吃多了糊米酒蒙了心”,这是典型的武汉方言,有两个语源。第一,“糊米酒”是武汉市历史悠久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一种甜食,由精细的糯米粉和米酒糟做成的糊汤,晶莹濡滑,上面撒着几颗糖桂花;第二,“糊”指糊涂,并非“糊米酒”不好吃(而是武汉人过早的佳肴)。它谐音“糊涂,马虎”,又取“糊米酒”软糊浑沌之形。短短一句话,就把妈妈怜爱、责备女儿头脑不清楚、做事不高明的情状描摹得细致入微。再如池莉小说里出现的“聒天”,指“聊天”,因为武汉人说话节奏快,铿铿锵锵,一个“聒”字本身就有声音杂乱之意,用在文章里,非常符合武汉人聚集在一起叽叽呱呱节奏飞快的说话状态,由此可见方言之妙趣横生。

四、结论

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与作家的个人方言、社会情境特征、作品内容等分不开。方言本身无优劣之分,更不可用方言去衡量文学作品的好坏。然而,方言的运用却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能够表达特殊的效果。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一方面能丰富文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能丰富人们的感受,能使文学作品中有股“故乡”的味道。文学语言的生死轮回纷繁芜杂,断裂和迷茫,只有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能够欣赏到唯美的深刻。

【参考文献】

[1]王佑良,丁佳道.英语文体学之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秦秀白.英语通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变体文学作品方言
方严的方言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中国传统文学的换形变体——论“诗化小说”的兴起与传承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