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11-26 13:10吴福丹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培养

吴福丹

【摘 要】科学素养对小学生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方法,对健全及完善科学常识、掌握问题发现及问题解决能力、保持真理探索精神等,都有积极意义。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批判,在于发现,在于用创造性的视角观察世俗化后的事物,由此可见,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科学素养;问题意识;培养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体制阉割了学生批判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世俗观念只能是被动地承受,鲜有去质疑的情况,尤其在家长、教师的权威之下,学生很难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模式单一,自主探索课题较少,虽然在解决问题上具备无可比拟的实力,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加强课堂变革大有必要,以下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塑造手段进行具体说明。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个体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不同个体在问题面前有不同反应,被动接纳的学生理所当然地接受世俗观念,并将其认定为唯一的最优解,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或许在解决问题的效率上不如前者,但在发现未知、创造新的可能方面,会更容易对问题产生新看法。之所以创造高于制造,是因为创造超越了问题本身,在发现未知上,将问题推向了更深的层次,这与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创造性思维不谋而合。

二、问题意识塑造手段

问题意识的塑造在于循序诱导地辅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判断观、质疑观,简单来说,是锻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该阶段应以吸引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掌握分析或看待问题的方法为主要教学方向。

(一)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主要是受课堂内容、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所影响,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问题意识塑造时,要善于运用科学教材、调整教学风格、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

1.善于运用教材

善于运用教材,可保证小学科学课堂不会因脱离学生实际,给学生产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交通工具》中所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私家车、公交车等,对学生的认知难度并不大。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教师可根据教材对问题的阐述步骤,让学生把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比方,《交通工具》中,在了解交通工具上,教师可采用层层递进、对比比较等方法,通过自行车与汽车的对比,让学生不禁产生疑问:自行车是由人力支持的,那么汽车是由哪种力量的支持的呢?进而对探索科学世界产生兴趣。

2.调整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学风格产生的师生关系往往也会有所不同。由于小学科学的校园地位较低,诸多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存在应付心理,在教学风格上普遍较为极端,要么对学生过度放任,要么对学生过于压制,前者学生不具备问题发现、处理的基本能力,很难在课堂中形成科学素养,看待问题的态度也很难得到及时纠正,后者阉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迫使学生被迫接纳既定观念,独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锻炼。鉴于此,有必要充分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地位,对小学科学教师做出严格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正视自身职业,结合小学生特点,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激发小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改进教学手段

单纯的言传身授很难取得学生的情感共鳴,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能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喜爱。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思考性的内容较多,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把握教学内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或不具备具体的印象,而不知道如何提问。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降低问题难度,使其更具拓展性。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科学四年级《奇妙的光》中,光是没有实体的物质,如果单纯地让教师为学生讲述,学生往往很难弄清光的内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太阳光、室内光、彩虹等的产生,让学生把握光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光”的内涵,并以此提出“光是否具备颜色”“光源的发光原理都一样吗”“为什么太阳会变色”等问题。

(二)把握看待问题的基本方法

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解题的信心,以及较强的求知欲。面对问题时,一般会延续问题发现、问题分析、数据收集、实验探究、实验汇总、问题解决等步骤,按照既定的问题解决步骤,可减少遇到问题时的焦躁感、困惑感,小学科学教师应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各种各样的声音》中,教师可提出“如何听不到锣鼓声”的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可循序说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途径,之后辅助学生绘制声音产生及耳朵听到声音的整个简易图,然后进行隔声实验,最终得到“可以从声源、空气传播、耳朵三点让自身听不到锣鼓声”的结论,通过有意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便于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有的放矢。

三、总结

小学是奠定学生科学素养的初级阶段,也是较为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塑造,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看待问题的价值观念,也能初步奠定学生问题处理能力的基础,在具体塑造中,可首先从增强学生探索世界的求知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具备发问的动力,其次,便是掌握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保持较为持续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吴静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2]刘峰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5(36):176

[3]辜小群.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25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