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低年级简单计算教学
——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感

2019-11-27 18:09吴翠芳
关键词:苹果树算法数学

吴翠芳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是计算,它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但很多低年级数学老师都有同感,觉得计算教学课非常不好上,因为简单的计算题大部分学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会算了,学生觉得自己已经会做了,往往题目一出现就大声叫着说出得数,而根本不去分析计算的算理,不再听老师讲的是什么,也不听同学的算法,更不去思考还可以怎么算或者是怎么算能算得又快又好,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错误率又很高。

那么,该如何进行低年级简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爱算、乐算、会算呢?如何做到计算教学扎实、有效,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呢?我认为,计算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趣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创设多样化练习,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注意课后延伸,组织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将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落在实处。

一、情境引学,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成功的课必须有好的开端,如果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那么他们整堂课都会很兴奋,思维也会比较活跃,不但能够积极思考,还能很好地配合老师讲课,并能把心思全部放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索知识。

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课的开始,我和学生聊起大家喜欢的电影《捉妖记》,并用课件推出《捉妖记》中的小主人公胡巴,再由胡巴和大家交朋友,胡巴叫到号数的同学就和胡巴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然后由胡巴邀请全体同学参观水果乐园,成功地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以胡巴带领同学们参观水果乐园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领门票”“交朋友”“参观苹果园” “摘苹果”“品水果”“买水果”“离园小结”七个环节,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明白了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生活中他们自己的问题,真正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二、问题要导思,让学生学习有思考的数学

适当地提问,不但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但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不能算是用问题把学生“引进”课堂。真正地把学生“引进”课堂是需要老师动脑筋设计提问的一种思考型数学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设计课堂提问。

如本课在“参观苹果园”环节中,常规的教学总是先出示条件,左边有10棵苹果树,右边有20棵苹果树,再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棵?这时学生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会不假思索地大声把算式和得数一起说出来,缺乏思考的过程。教学中,我把展示的内容修改了一下,改成先展示苹果园中的苹果树,接着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这时全班同学都沉思起来,因为缺乏条件不能马上写出算式和得数,经过思考,学生都面露困惑,这时我再问“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棵树,必须还要知道什么信息?”这时,学生思考后回答,还要知道左边和右边分别有几棵树才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棵树。这样,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又如,在学习完10+20=30的算理算法后,我让学生计算20+10=?算完后我故意问“为什么10+20等于30,而20+10也等于30?”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推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从而渗透加法交换率,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理法并重,让学生学习有道理的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脱离实际是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找出各算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不能给学生强加的规定,而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一切运算的合理性,并亲身经历计算过程,从而让规定变得有道理,让学生学习有道理的数学,能使学生更喜欢、更活跃地去思考。

如在学习10+20=?中,充分地让学生思考可以怎么算,怎么算能很快地算出它们的得数,通过教师引导、知识迁移、推理、操作等方法,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计算10+20,由1+2=3想到10+20=30;由10和20组成30,想到10+20=30;由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想到10+20=30;还通过摆小棒,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等得到10+20=30。这样让学生明白每种算法都是有依有据,有理可循的,从而真正地掌握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学生由此明白,数学也是有道理的。

四、加强对比,让学生学习有结构的数学

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自学、自悟、自得。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向课外拓展,实现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延伸,达到认识的更高层次升华,而绝不是力求给学习活动画上句号。

如在本课的“离园小结”环节中,我设计让果园的保安叔叔问胡巴三个问题:(1)参观了水果乐园有什么收获?(2)你从今天的学习中明白了什么?(3)如果让你计算整百、整千数相加、减,应该怎么算?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左边的是1+2=3和3-2=1,算理是1个1加2个1是3个1,也就是3,和3个1减2个1是1个1,也就是1;右边的是10+20=30和30-20=10,算理是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也就是30,和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也就是10。进而推理出几个“1”相加、减,得数也是几个“1”;几个“十”相加、减,得数也是几个“十”,所以是“个数相加、减,计数单位不变”。以后学习几个“百”相加、减,得数也是几个“百”;几个“千”相加、减,得数也是几个“千”。至此,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层次,不单单是为这一课的内容而学习,而是渗透了数学思维。这样的教法,对学生学习有结构的数学,为后面的学习都做好了铺垫。

总之,低年级的计算教学看似很简单,但实际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数学算理和内涵,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学生,给自己每一节课都定好位,从而使得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掌握计算的算理,理解数学的意义,使计算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苹果树算法数学
哪种算法简便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苹果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苹果树”大狼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