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有章法
——还谈读后感

2019-11-27 18:13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一连串马先生武松

上一回说读后感“观点”的由来。写读后感,一般表达一个观点;或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解成几个小点展开叙述。无论是攻其一“点”,还是多“点”开花,布局都有一定的章法。继续以《水浒传》为例,结合马幼垣先生的《最憨直的好汉——武松》,指点迷局:

第一局:单刀直入,亮出观点。

一看题目,你就知道马先生的观点了吧——武松是最憨直的好汉。你瞧,他既不提世人皆知的“武艺高强、疾恶如仇”,也不谈独辟蹊径的“疑神疑鬼、自以为是”,而是感慨武松“憨直”的一面。

武松是个正气凛然、逆来顺受的铁铮好汉。不管是原来的武松,还是当了行者的武松,《水浒传》读者均拜服其丰姿,连以诛杀梁山人物为务的《荡寇志》写武松结局亦无丝毫不敬之意。武松的性格有自招祸患的一面,却不是一般读者所易察觉的……他憨直的性格给他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这是该文的开端。马先生一开篇就亮出观点:“武松的性格有自招祸患的一面。”而且强调“不是一般读者所易察觉的”,这就是他的发现和思考。而后通过与同样“正气凛然、逆来顺受”的林冲作比较,进一步表明武松“憨直的性格给他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所谓单刀直入,就是直截了当,不绕弯子。读后感往往篇幅简短,无须太多的铺垫,直接表明观点即可,让读者一眼就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进而判断是否有继续阅读的价值。当然,如果你的观点足够新颖,就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局:多箭齐发,直击观点。

那凭什么说武松“憨直”?于是,马先生需有力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正确,让读者认可“憨直的性格给他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武松初露面时,已在柴进处养疴了一段日子,感到主人慢待,遂大发脾气。这是对自己的感受缺乏操制能力,且昧于世故人情的写照。柴进喜客,乐于助人,天性使然,并不计较名利。但客人总有初来与久住之别,感情亦难免有疏近之分。柴进、武松二人本不相识,武松因病来投靠,又住了好些日子,怎样期望主人始终保持他刚到时的款待层次?

对柴进“大发脾气”,就是武松“憨直”的一个证明;接下去马先生又概述武松与宋江的小冲突以进一步说明其“不近人情”;与武大、潘金莲相处时“硬来直去的鲁莽之举”终于将事情搞砸;至于醉打蒋门神,“看不见施恩毕露无遗的丑恶面目”,还有“随后张都监设圈套,酒色齐下,本明显不过,武松还是毫不防范地掉进了陷阱”。这一系列或概述或罗列的事例,都表明武松确实“憨直”,也给自己“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这就是多箭齐发。写读后感,你需要一个乃至多个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你的观点值得肯定、值得信赖。这就得从阅读的文章或书籍中概述、罗列或者摘录相应的内容,从而清晰、细致地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也可以联系生活来证明“观点”。比如你也曾因直言不讳而遭遇尴尬或者非难,足以说明“憨直”会“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第三局:一锤定音,强调观点。

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不为他人轻易察觉,只是自己独特发现的观点,需要在读后感结尾作进一步的申明。

武松为人光明磊落,爽直尚义,不记仇,崇法纪。这些值得欣赏的优点并不阻碍我们明白,武松所遇之苦不少是他憨直的性格造成的。

这是该文的结尾。你瞧,其实马先生也认同武松“为人光明磊落,爽直尚义,不记仇,崇法纪”等优点。只不过这些优点已为人熟知,无须再作翔实的说明,也不是该文中他想谈论的“观点”。此处提及这些“值得欣赏的优点”,无非是作为“憨直”的比较,从而强调“武松所遇之苦不少是他憨直的性格造成的”。

这就是一锤定音。写读后感,往往需要在文章的结尾再次申明“观点”,从而引发读者的认同、共鸣,或者有更深远的思考,以激发起读者阅读原著或原篇的热情。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若依上述方法,读后感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布局的。大致如此。当然,文无定法,你可以有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展开。比如你也许要问,读后感需要介绍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吗?一般来说,你所谈论的书籍或文章如果并非人所共知,那么应对内容作一番简明的介绍;倘若作者的创作有特殊经历,不妨也叙述一二。若是人人皆知的名著名篇,连扼要介绍也可减免。

综上所述,读后感需有鲜明的“观点”。无论是利用书籍或文章中的事例,还是自己的生活经历,都需要围绕“观点”展开。一语中的,语语中的,才能使读者对你的“观点”心悦诚服,心生共鸣!

猜你喜欢
一连串马先生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马叙伦与“三白汤”
笑(外一首)
写一连串动作
香港警方:在近期一连串示威冲突中已拘捕420人
我家里的武松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武松的醉与不醉
金牌瞬间
看宇宙的“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