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实验研究

2019-11-27 22:23
中学政史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时代精神实验班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实验研究的由来

获取式教学法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其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获取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借助已有知识,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规范操作定位为“四环节八指导”。四环节:明确目标,指导获取,反馈矫正,小结评价。明确目标是前提,指导获取是核心,反馈矫正是关键,小结评价是升华。八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在议论中获取;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在应用中获取;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学生在归纳中获取;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操作中获取;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在发现中获取;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学生在创新中获取。

获取式教学法在笔者所在地区高中政治学科的经济、政治、哲学部分的教学常规中进行了长期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学科教学模式。但是,在四川省高中2013级以来新一轮课改中使用的全新教材《文化生活》教学中,获取式教学法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要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及实际应用

依据获取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文化生活》的学科特点,笔者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下面,笔者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教学片断为例,具体说明在《文化生活》教学中采用获取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

(一)准备新课

1.成立学习小组。将全班48人分为8组,每组6人,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

2.复习提问。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老师抽查并点评)

(二)学习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精讲精练精评。

1.教学目标(重点知识用“##”标记,难点知识用“&&”标记)。

(1)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理解。

&&①如何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②如何理解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3)学生举例分析。

①阅读教材第53页有关“孝”文化的实例,回答: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

②结合教材第53页徐悲鸿大师的绘画艺术成就体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含义。

(4)例题。“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摒弃传统,大胆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2页和第53页。要求:(1)对照黑板上老师板书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2)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体会,并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3)在老师讲解时边听边思考边修改完善笔记(眼、耳、脑、手并用)。

3.教学步骤:学生自学—老师板书、巡视—老师讲解。

(1)容易的知识点。主要让学困生回答并举例,检查学生的独立自学是否已经落实。

(2)难的知识点和典型举例(例题)。学生独立自学(老师巡视指导)—组长组织小组讨论、推选发言人(老师巡视指导)—各组发言人介绍本组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疑难问题—老师点评点拨,从“知识点—理解—例题”三方面精讲精练精评,学生积极互动。

附录:部分答案及提示。

(1)知识点。(略)

(2)①区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它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的是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它侧重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二者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因此,理解本题需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一,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第二,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文化继承也不能守旧和僵化,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①教材中实例所反映的根本变化,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质就是文化创新,即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基本被消除,优秀部分不仅被继承,而且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新的诠释,体现出在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三)巩固新课

1.检查学生笔记。组员互查(同一层次学生互相检查,不同层次学生交叉检查、修改补充完善笔记),组长督查,老师巡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推优防懒。

2.教师归纳小结。在小组讨论、反思、内化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并理清本节课的知识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归纳主干知识,并要求学生熟记主干知识,熟悉理解的内容,反复温习例题,了解一般知识。

3.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双基题(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题,共5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能力提升题(共5题),要求优等生必做,鼓励中等生做。

4.达标测评预告。下节课(晚自习)达标检测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实验研究效果

传统模式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环境封闭,材料单一,内容传统,方法陈旧,教为考试而教,学为考试而学,考分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学生视野狭窄,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严重制约了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采用获取式教学法后,上述弊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教学气氛活跃;95%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减少了三分之一;90%的学生认为扩大了知识面;80%的学生认为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所花的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跟踪全市期末统考检测成绩,实验班的各项统计指标均优于非实验班10—30个百分点,实验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学困生及格人数逐月增加,及格率大幅度提高。例如,实验班统计的150名学困生中已有84人进入中等生行列、32人进入优等生行列。第二,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既反映了代表现代教学理论最新发展趋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又体现了建构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党的十九大强调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的精神,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获取式教学法具有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时代精神实验班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