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是个假命题

2019-11-27 23:00李美丽山东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5期
关键词:真假叶圣陶语文课程

李美丽 (山东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近年来,“真语文”之说以其“真教、真学、真评”的标榜推向全国,引发社会关注和媒体聚焦。由此,引起了语文界的“真假语文”之争,值得教育人深思。

首先,从起源看,语文是一种现象。“语文”作为一种现象,始自人类有意义的发声,“杭育杭育派”(鲁迅语)的诞生,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直到今天街头小贩的争吵,莫言的获奖作品,可以设想,未来只要人类存在,语文不可能消失。“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始自1904 年清廷颁布“癸卯学制”,称作“国语”“国文”“中国文学”等,1949 年,叶圣陶先生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课程的名称。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点,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是一种现象的存在,怎么会有真假问题?

其次,从学科教育看,语文学科有自身规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一理念,学习语文,既要强化语文的语言文字属性,即:感知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也要重视语文的文化功能,感悟文本所凝聚的作者灵感、激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积淀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语文核心素养。任何非此即彼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多年来,“工具说”与“人文说”之争,关键在于教学实践问题,或者过分重视人文因素,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情感培养课,或者过分重视工具因素,上成文化知识课、言语结构解析课。真正的“语文”应该是二者的统一,割裂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关系的“语文”才是“假语文”。抓住教学实践讨论“真假语文”是隔空打牛,无异于“白马非马”论。

语文没有真假之分,真正需要讨论的也不是语文的真假问题,而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真语文”是一个假命题。

猜你喜欢
真假叶圣陶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独角熊
真假大作战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