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2019-11-27 09:21唐伟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巫术道教

【摘 要】 巴蜀文化作为中国三大文明之一,其演化进程十分特别又极具研究性,巴蜀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神话、巫术、道教、佛教等文化的影响,其发展轨迹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让宗教文化成为巴蜀文化中一颗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也对巴蜀文化整体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宗教文化 巴蜀文化 巫术 佛教 道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三星堆进行了初次发掘,开启了近代巴蜀文化的研究历程,随后深入的发掘将宗教力量在三星堆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呈现在世人眼前。而后几十年间,随着对白马寺、成都羊子山遗址、成都平原宝墩文化、成都永陵、商业街战国早期船棺葬等考古遗迹的不断深入研究,又让巴蜀文化以不同于三星堆文化的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争论也不断充斥在学术圈,其实纵观20世纪前人对巴蜀文化的研究,表明了巴蜀文化早期形成时具有多线进化的特征,其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相汇交融,甚至对滇黔文化都有影响,以至于形成南北文化融合的具有多层次、多方向的文化综合体。巴蜀文化十分特别又极具研究性,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构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探究巴蜀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与影响我们还要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巴蜀文化多线进化的特点来研究。

一、神化、巫术对古代巴蜀文化的推动作用

“古蜀宗教以自然崇拜为主,古蜀盛行萨满文化,巫师以酒精饮料处于麻醉状态,与天神相交接,据此主宰民意”[1]。“也有人认为,古蜀国统治下的诸民族信奉的是一种统一的宗教,至少各族的统治者在形式上皈依了这种宗教”[2]。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直目人面像,他们有非常相似的共同特征,便是其凸出的眼睛,一对斜着伸出的大耳,高高挺直的鼻梁,还有夸张的大嘴,神秘形象让不少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三星堆遗址展现出与中国其他地区甚至巴蜀当地其他地域完全不同的文明,由此可见三星堆文化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路线,这也体现了巴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特征。目前三星堆文化已经成为巴蜀文化中最突出的形象,是巴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已融入到中国文明的大家庭中。关于青铜直目人面像目前主流学说有以下几种:“其一认为是源自民间传说中‘千里眼顺风耳神仙的再现;其二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蚕丛氏“纵目”的写照;另外还有一种认为这是古代蜀国图腾崇拜的象征”[3]。上述观点都一致认为神话、巫术与古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巫术和宗教本身便是复杂的文化现象,两者相互贯穿于彼此。在古巴蜀文化兴起之时,巫术给予了巴蜀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巩固了古代宗族的政治权利,作为权利凝聚的象征,赋予了族群独特的意义,加强了神圣性。宗教信仰对古巴蜀人王权象征与集权巩固有着巨大影响,对古巴蜀文化形成有着主导作用[4]。

二、道教文化对巴蜀文化影响

道教作为我国的传统宗教,发源之地位于巴蜀青城山,由张道陵在这里创立“天师正一盟威”之道,又名五斗米道,即后来传遍全国的道教。五斗米道含有大量巴蜀文化内容,经过不断的演变,而后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进而让巴蜀文化被中国其他地域的人民所接受,巴蜀文化也从此走向了新的方向并成为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五斗米道的创建以及在中国范围的广泛传播是巴蜀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写照和缩影,如今在巴蜀已存的道教早期文化遗址除青城山外,还有青羊宫(原名青羊肆)、丰都鬼城、三台云台观、绵阳西山观、剑阁鹤鸣山、彭山县仙女山、新津老君山等。

道教文化对巴蜀的艺术领域,道德领域、民间技艺乃至科学技术、政治领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如道教早期形成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神鬼题材,創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早期的巴蜀文化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并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由此创作出许多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如,道教在全国各地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许多民间习俗,如城隍、土地、灶君的崇拜和祭祀,几乎传遍了各个民族乃至各家各户,当然也传回到道教的发源地巴蜀地区,促进了巴蜀文化与华夏文明的融汇,让道教力量在巴蜀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可动摇的作用。

三、佛教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佛教传入巴蜀的时期是在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主要是通过西域、南海和滇缅五尺道、牦牛道几个方向传入,交汇处便位于古巴蜀,佛教南传与北传在这里融汇,这也不可避免的使巴蜀地区佛教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隋唐至宋代是我国佛教发展最辉煌时期,先后出现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法相宗、禅宗等,并逐渐摆脱外来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独立发展之路。巴蜀地区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处于鼎盛阶段,其巴蜀地区佛教主要特点呈现以禅宗为主。但在唐宋时期,密宗却逐渐消失,然而在巴蜀地区的安岳和大足石刻中确有不少密宗佛像,目前研究显示,在五代到南宋末年这400年间,密宗在巴蜀一直有流传。清朝巴蜀佛教活动发展迅速,朝廷对佛教寺院恢复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峨眉山、昭觉寺、文殊院得到了许多赖赐,清代中期巴蜀地区的佛教寺庙拥有一万多座。禅宗对巴蜀文化影响极大,禅宗所倡导的丛林制度也是在巴蜀地区得到完善和光大,向有“言禅者不可不知蜀”之说,禅林在巴蜀成为了佛寺的主流。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尤其在巴蜀地区发展更盛,巴蜀佛教圣地峨眉山,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都是绘画雕塑艺术的遗迹胜地,巴蜀地区在佛教的影响下,修建许多著名寺院,昭觉寺至今仍被日本禅宗临济宗尊为“祖庭”,同时佛教建筑也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在哲学方面,佛教诸如“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逐渐得到了民众的共识,直至今天,佛教信仰仍在起着作用,仍在规范着许多人的生活习俗和伦理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 林向. 蜀酒探原——巴蜀的“萨满式文化”研究之一[J]. 南方民族考古, 1987.

[2] 刘弘. 蜀巫与滇巫[J]. 中华文化论坛, 2001(2):35-41.3.

[3] 黄永林. 三星堆青铜直目人面像的历史文化意义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5):715-720.

[4] 江腾飞. 古代神话与政治权力研究[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5):1-4.

作者简介:唐伟(1985—),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巫术道教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西夏道教补议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