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

2019-11-27 02:25练天佑陈晓欣廖伟鑫刘锦涛朱煜婷黄国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练天佑 陈晓欣 廖伟鑫 刘锦涛 朱煜婷 黄国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入手,简述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了解了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状况,从识别机制、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内生动力、扶贫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从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加强内生动力、实施长效的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提出旅游扶贫的建议,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精准扶贫;茂名信宜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指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业也不断发展,旅游精准扶贫逐渐被受到重视。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村克服贫困问题并且使其走上脱貧致富的道路,还能带动当地的农民积极参加进来,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旅游业精准扶贫的真正目标。但是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还是存在扶贫人口界定不明确、内生动力不足、持续效果差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利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

通过文献分析,了解到当前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集中于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如陈秋华,纪金雄(2016),刘学艺(2019)针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实现路径的研究。二是集中于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如卢玉平(2018)针对精准扶贫视角下生态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三是集中于乡村振兴的旅游扶贫研究,如许欢科,滕俊磊(2018),倪小芸(2019)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扶贫状况的研究。四是集中于旅游精准的运行机理分析,如杨宏伟(2017),颜安(2019)是对旅游扶贫精准扶贫过程中的运行机理的研究。五是集中于数据精准扶贫的研究,如兰虹,胡颖洁,熊雪朋(2019)是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旅游数据所做的精准扶贫研究。

通过对以前文献分析可知学者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不全面,因此本文不管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研究能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精准扶贫进行理论意义的扩展,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推动旅游精准扶贫的持续实施,助推脱贫,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信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况

2.1 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2.1.1 近年来,信宜市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提高,以全面发展的理念积极建设全域旅游模式。信宜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天然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乡村旅游的开发。

自然资源。信宜地区的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冬暖夏凉,全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信宜市山清水秀,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全市拥有森林面积20多hm?,森林覆盖率达68.7%,是茂名地区的生态屏障。同时信宜市位于两广丘陵地带,称为“八山水一分田”之地,中心地带为平原,四周崇山峻岭,河流众多。正是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有粤西第一高的大田顶、天马山、太华山、甲门峡漂流等自然资源旅游区。

人文资源。信宜地区发展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当地拥有粤西文化、玉石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文化,同时拥有人文特色的旅游景点,例如镇隆古城书院群、红色旅游景区、银妃广场等旅游景点。镇隆古城也称为“窦州古城”,位于镇隆镇八坊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八坊古村落是粤西和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文物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蕴最深厚,传统特色最明显的古村落,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广东省古村落”。信宜盛产的南方碧玉(简称南玉),是全国三大名玉之一。信宜玉雕工艺品种类繁多,有花卉、首饰、盆景、玉碗、茶具、杯具等品种,其造工精巧,享誉国内外。这些独特的文化与工艺品,为信宜的人文资源旅游发展增添了优势。

2.1.2 信宜市坚持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为充分利用信宜的乡村旅游优势,加大基础设施的方面的改造,多个乡村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的工程。并且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成功举行各种各类文化节,并全力推动绿色健康旅游产业带建设,不断丰富和优化全市旅游业态,推动李花节、品果节、杨公文化节等旅游项目的发展,打造出镇隆古城八坊村、东镇旺同村、水口赤坎村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标杆,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乡村旅游的环境。

2.2 信宜旅游精准扶贫的扶贫体系

信宜市根据省界定贫困户的标准为2015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经测算,当地有贫困户28216户,52220人。为了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确保该市贫困人口共享全面小康。信宜市制定了以下八个“精准”: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帮扶;精准规划;精准选择帮扶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准选派驻村干部;精准算好脱贫账;精准录入信息。

为了号召省政府的响应,信宜市政府除了提出八个“精准”之外,还明确了三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担当起身上的精准扶贫重担,确保群体人民脱贫致富,共同走向小康社会。二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五个一批脱贫上下硬功夫。信宜市脱贫攻坚战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加强旅游扶贫在精准扶贫上的力度,依靠优越的旅游资源,带动村民的发展,实现脱贫效果。三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保障。要进一步落实每个部门在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协调合作。领导干部要树立榜样意识,做出成效,从实际出发,让各层的干部增强扶贫动力,营造良好的扶贫氛围。同时要做好脱贫致富的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树立积极脱贫的思想。

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要不断优化扶贫体系,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脱贫体系势在必行。

2.3 信宜当地的旅游精准扶的脱贫成效

当地旅游资源丰富,信宜市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大力扶持则让旅游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2016年,信宜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23亿元,增长38.5%;2017年,信宜全年共接待游客47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亿元,分别增长31.6%和39.8%;2018年,信宜全年接待游客615.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和35.8%。

随着资料查找,政府访问等进行,了解信宜地区扶贫情况涉及精准扶贫帮扶任务行政村370条,其中44个省定贫困村,贫困户18347户44728人。通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实施,取得的脱贫成效见表1:

脱贫过程中,这些散落在信宜市各个村落、乡镇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产业的开发将旅游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贫困户能享受到旅游開发带来的扶贫效果。其中有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成果尤为突出:一是在钱排镇,就以三华李为主要的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实现村民脱贫;二是金垌镇上磨村实施乡村旅游收益分红;三是合水镇新云村塘坳自然村以发展产业为龙头。他们因地制宜,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实施不同的扶贫战略。

虽然当地精准扶贫方面做得挺全面的,但是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信宜东镇英地坡村那里有一户人家家境贫穷,屋子还是以前的黄水泥做的,去的时候刚好他们在为房子补水泥,看到这一幕其实很震撼的,现在居然还有人住这样根本扛不住风雨的房子,然而却没有任何的帮助扶贫。可能还有其他的贫困户像他们这样,家境贫穷,住着危房,却没有任何的帮扶,因此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脱贫体系,确保每一个人能脱贫,实现精准扶贫,不让任何一户家庭脱离了全面小康的道路。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信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

3.1 贫困人口识别机制不完善

精准扶贫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意味着真正贫困的人口要得到正确而有效的帮助,从而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那么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找出真正的贫困户,然而在识别贫困人口过程中,存在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僵硬、贫困人口识别不够精准、贫困人口入户核查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从而使真正困难的农户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例如信宜某镇贫困人口入户的核查方法中,其中一项是近三年内新建筑面积为80平方以上的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能进,而另一项规定则是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户要进,倘若一家农户原先家庭经济不错,近三年内修建了房屋,而后却因重大事件导致家庭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能否列入贫困户名单,所以这种识别标准存在着自相矛盾等问题。此外,还有一项是家庭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的农户要进,那么,如果有一户人家本身就可以承担起抚养的责任,而且家庭经济水平高于贫困户的水平,那么将这户人家列入贫苦户会不会占用了名额。在扶贫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性和有效监管,导致有能力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的人却不是需要扶贫的人,而需要扶贫的人却没有能力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精准地将贫困人口识别出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3.2 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度低

旅游精准扶贫不仅要精确地识别出贫困人口,还要将贫困人口纳入到旅游开发、旅游经营以及旅游决策等当中,从而使贫困人口从旅游业发展当中收益,达到脱贫的效果。但是,目前信宜市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尚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政府的精准扶贫措施主要是通过扶贫资金资助、危房改造、以奖代补等对口帮扶措施,这些措施基本与旅游发展相关性低。而在信宜的旅游发展中,只有少数景区的发展与贫困人口挂钩,可以让贫困户参与分红,并且分到的利润较低。此外,贫困人口由于受到知识与劳动力等的限制,使其从事旅游业的机会少,而且参与方式单一,收入低下。再者,旅游产业链没有得到深入的拓展,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旅游业吸纳众多劳动人口就业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3.3 旅游精准扶贫内生动力不足

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所显示的扶贫效果却是有限的。就其当前的短期成果而言,扶贫效果尚且可以,但是面临着扶贫的返贫率高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精准扶贫的长期效果,未能达成预期脱贫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内生动力不足,未能实现可持续扶贫。政府实施的资金补助、危房改造等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缓解贫困户的生活与住房困难,具有一定的扶贫效果,但这种类型的扶贫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缺乏内生动力,无法使更多的民众真正实行脱贫。而景区开发的决定权力更多是把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加上乡村地区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留在乡村的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出于利益的考虑,景区的开发并不能很好地为贫困人口提供劳动岗位,只是能为贫困人口提供微不足道的分红,景区的开发对于这部分老年人帮助是很小的,因此这些人扶贫更多是靠政府扶持的。

3.4 旅游精准扶贫缺乏长效规划

精准扶贫重点在于“精准”二字,而精准扶贫行动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要有长效的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用以支撑。各基层部门制定的扶贫政策大多数是一些短期的激励政策,缺乏一些长期、完整、有效的规划。长期有效规划的缺乏使得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缺乏方向感,在实际的帮扶工作中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这使得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事倍功半。长效有效规划的缺乏使得地方在扶贫工作中缺乏必备的长期工程,像建设道路等基层设施,这些设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规划,如若缺乏长效的规划,长期工程是难以实行的,而这些长期工程是扶贫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也严重影响到了扶贫的可持续效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扶贫工作是在不断变化的,长期规划可能难以预测到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在扶贫工作中缺乏长期的规划以至扶贫效果不佳。但是利用滚动计划法是可以使计划更加贴近实际的,使长期计划更好地为扶贫工作服务。

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扶贫人口的识别机制

旅游扶贫要实现精准扶贫目标,需要精准地识别贫困人口,让真正的贫困人口受益。完善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要做到:第一,贫困入户审核标准要具有科学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存在争议的地方。审核标准为后面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所有的贫困人口界定工作都以此为据,如果审核标准出现模棱两可或相互矛盾的地方,那么将会给后面的工作带来许多困扰。第二,贫困入户审核标准应多元化,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目前贫困人口审核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过多的注重参考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等这些方面的其中一项,实际上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识别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去衡量贫困人口的综合条件。第三,识别过程要到户精准核实。在识别的过程中,负责审核贫困人口入户的干部等人员要到户核实情况。此外,在考察的人员当中,除了政府人员以及村干部外,应当让一些人民群众参与到考察团队中来,从而确保识别过程的公开公平,同时也可以防止某些干部以权谋私,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

4.2 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结合度

信宜地区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度低。旅游业的发展更多是企业主体受益,而且旅游企业发展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贫困人口从旅游发展中获取的利益微薄,并且在发展旅游时过度地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给当地的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为了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劳动情况不佳的贫困户,提高其从景区利润中的分红,不仅有利于贫困人口的脱贫,还能让旅游业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起到作用。第二,在景区开发过程中,政府应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以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为企业使命之一。第三,政府在与旅游企业合作时,应将当地的贫困人口作为旅游企业的重点帮扶对象,对于尚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旅游企业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成为景区从业人员,而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地区,可以安排年纪较大、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老人讲述当地的历史、人物以及当地的习俗等,景区或政府等给予一定的工资,而游客如果觉得老人讲述得好,则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予一些赏钱,这样既可以增加贫困老人的收入和引起游客的兴趣,还可以起到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作用。

4.3 提高旅游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从村委和镇政府那里得知,大部分的村民已经实现脱贫,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村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未能实现完全脱贫。这些主要是老弱病残、田地较少、单亲家庭的村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多是依靠政府补贴,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增强信宜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实现可持续扶贫的重要举措。第一,提高扶贫户的脱贫意愿,要通过脱贫大讲堂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改造,要改变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杜绝贫困户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思想,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劳动,形成“我劳动,我光荣”的思想,对自主通过劳动致富脱贫的贫困户进行物质鼓励与大力宣传,形成艰苦奋斗和努力改变自身条件的良好氛围。第二,要提高贫困群众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程度,村民通过出租土地分享红利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扶贫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合作,扶贫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就业门槛,针对性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有工作,收入得到保证,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第三,提高贫困人群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能力,政府通过定期开展就业培训,积极开展有关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劳动技能、服务能力等免费培训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桥梁。

4.4 制定长期的旅游精准扶贫规划

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是短期内的扶贫,而是一场持久战。广大贫困人群见过太多的这种“运动式”的政策,他们没有信心长期参与,所以这也大大地降低了广大人群的参与度。

一个旅游精准扶贫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扶贫规划。实施长期的旅游精准扶贫规划,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将规划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第一,政府部门要在旅游精准扶贫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政府部门要协调好各下级政府部门,确保信息传递到各级政府,为下级政府指明规划方向与内容,保证各下级政府部门在扶贫工作中的统一性,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协调好各个不同职责的部门,长效的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离不开各个不同部门的同心协力,只有发挥好各个不同部门的职能,兼顾好各方面的不同利益,旅游精准扶贫规划才能长久而有效。第二,基层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制定长期的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结合本基层的实际情况,如旅游开发潜力、贫困人口等实际情况反馈给上级政府,积极为长期规划献计献策,除了关注基层的情况外,各基层政府也要积极向其他政府学习,从中汲取经验。第三,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参与到制定长期的旅游精准扶贫规划工作中去,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等方式参与旅游精准扶贫长期规划,广大人民群众要主动行使自己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在旅游精准扶贫的长期规划中,广大人民群众要监督政府的工作,使政府的规划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长效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的制定需要统 筹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各方面积极参与到长效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的制定中来,并为此努力,才能为旅游精准扶贫的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5 结论

乡村旅游作为一个市场潜力大、生态效益好、产业联合度高、综合拉动性强的产业,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巨大效益。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差、企业与旅游扶贫结合度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出现扶贫难和扶贫效果差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树立对问题的重视,加强政府建设,树立积极为贫困人口脱贫的意识,改变村民落后思想的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脱贫脱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超,尹文发,范学林.江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问题分析——以婺源县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

[2] 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論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

[3] 刘学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2).

[4] 卢玉平.精准扶贫视角下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18(08).

[5] 许欢科,滕俊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研究——以大新县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6] 倪小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省乡村旅游扶贫分析——以陇南市为例[J].江西农业,2019(04).

[7] 杨宏伟.旅游精准扶贫的特征及运行机理[J].改革与战略,2017(08).

[8] 颜安.旅游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J].人民论坛,2019(09).

[9] 兰虹,胡颖洁,熊雪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旅游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01).

[10] 庄伟光,邹开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研究——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J].广东经济,2018(07).

[11] 刘腾,石岩.乡村振兴之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枣庄市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8(0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