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塱头古村的开发研究

2019-11-27 02:25陈蕊蕊陈磊梁女妹罗佳怡梁淑怡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开发研究社会村民

陈蕊蕊 陈磊 梁女妹 罗佳怡 梁淑怡

[摘 要]传统古村落的遗存是现今社会的无价之宝,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以花都区塱头古村为主,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分析塱头古村开发现状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村实际,从政府、社会、村民等多方主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塱头古村;开发研究;政府;社会;村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花都区塱头古村的开发价值

1.1 塱头古村现有遗产简介

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由于它现存古建筑品种多、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在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塱头古村有科举之乡之称,历史上有2人考取进士、10人考取举人、8人考取庠生、15人考取秀才。塱头古村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孝文化最为突出,已成为花都区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也被誉为广东最美十大乡村之一。

1.2 塱头古村项目开发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塱头古村拥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保留着中華民族优秀的传统孝文化、清廉作风和教育观念。塱头古村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及布局特色。从塱头古村的布局构造和建筑特色中体现出古代 “天人合一”、重视自然的思想。科学地开发塱头古村,有助于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文化教育、家庭教育、重视自然,也为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2018年,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旅游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科学开发塱头古村,积极响应旅游业政策支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不仅为古村落的保护奠定基石,也带动了塱头古村落的经济发展。

2 塱头古村开发的现状及局限

2.1 塱头古村开发的现状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塱头古村的宣传方式逐渐增多,外界对古村的认知有新的进展,前来古村的人群也由简单参观到课题调研、考古、学习等。古建筑为游客参观的主体,也是游客游玩观赏的亮点,政府对古建筑实行统一征收和整体修缮的开发方式。对当地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借助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影响力,进一步向外推广塱头古村。

随着其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游客量不断地增加。塱头古村在交通设施上进行合理规划,不仅铺设好交通要道,还增加了上百个车位供游客停车,同时为现代新能源汽车配备充电桩。在饮食方面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当地村民在自家老房子或门外经营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富有本地特色的美食,年长的村民在道旁摆摊销售当地农产品。在住房上,多数居民已搬离塱头古村移居在新村,进而对古村进行修缮和开发。在基础设施方面,为游客提供少数休憩的桌椅,基础配套设施的维护不足,如公厕数量少、卫生状况差。安全设施也在不断地加强完善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塱头古村由外包旅游公司负责清洁卫生及日常的维护,但还有少数村民及游客的环境意识不强,对垃圾的处理方式欠佳,导致荷花池及部分古建筑环境遭到破坏。

2.2 塱头古村开发的局限

2.2.1 政府关注度不足, 鼓励政策未能有效实施

由于塱头古村的地理位置缺乏优越性,交通设施配置不完备。塱头古村位于偏僻的交通区位,其道路设施较差和薄弱的交通服务,公交车运行时间短,发车次数少。再者,走访调查塱头古村的游客量不高,显然塱头古村宣传力度不足,受外界认知程度较低。

塱头古村经济欠缺发展,经济收入来源少。其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和融资,缺乏充足的开发资金,使修缮这项工作难以维持,公共设施提供不足,进一步局限了对古建筑的科学开发。由于资金问题,部分当地特色传统活动被迫停办;融资渠道上,塱头古村没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旅游开发程度不足,因此村落能引起外界注意的方式不断减少,未能够吸引多方的关注。

塱头古村落的鼓励政策未能有效落实,是影响村民的积极支持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现有经济水平和利民政策未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其中部分家庭是为能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且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外迁。

2.2.2 社会各界关注力不足,缺乏社会主体参与有效开发

塱头古村自开发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学者、研究人员等前来参观、学习和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塱头古村引起外界社会的重视度削弱。在问卷调查数据中得知,有38.1%的游客居住处所周围没有古村落,21.9%的游客不清楚居住处所周围是否存在古村落。对于古村的保护与开发的了解程度的问题,有50%的游客是听说过但了解不多,有39.52的游客是听说过但不曾参与。

社会多元主体对塱头古村开发参与度低,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古村落仅停在浅层的了解层次,未能深入了解及参与其保护和开发。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社会人士到塱头古村的次数低于2次,前来目的大多为游玩休憩,学者和研究人员甚少。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阻碍塱头古村良性发展的现象,在古建筑保护上,不少游客直接坐在古建筑门墩或石梯上,肉眼可见石墩有松懈的痕迹,这不仅不利于保护古建筑,还存在安全隐患。在环境保护上,走访过程中发现古村小巷内的角落、古井内、荷花池等皆有遗弃垃圾的现象。环境破坏对村容村貌存在一定威胁,亦是阻碍开发的一个因素。

社会人士对塱头古村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不深,对于历史遗迹的关心不足。缺乏社会各界群体对古村的关心,更缺少热衷于古村历史和孝文化的支持者。塱头古村的保护与开发不仅需要村民和政府的努力,社会各界群体对塱头古村的开发工作支持也极为重要。

2.2.3 村民观念存在滞后性,村落自治管理模式不佳

村民的传承意识薄弱,由于村落人口逐年地空洞化,导致塱头古村落开发欠缺带有当地特色的居民,文化传承也逐年地淡化,甚至出现传统文化断流的趋势。村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塱头古村受环境影响,开发程度有限。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1.43%的游客认为塱头古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差,有59.05%的游客认为村民保护意识差、素质低导致塱头古村落环境被破坏。

由于塱头古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大部分年轻村民选择外出工作,导致中青年劳动力外流严重,老龄化问题突出,村落人口逐年减少,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等恶性循环。塱头古村开发还依靠政府下达指示,由当地村民自主管理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村落修缮开发欠缺自主性,依赖性较强。由于村落治理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欠缺科学性和新颖性,更缺少具有当地知识文化涵养的人才资源。因此村落管理模式不佳,导致塱头古村开发受到一定限制。

3 塱头古村保护与开发的建议与对策

3.1 政府完善鼓励政策,加快古村開发

针对塱头古村存在的交通设施不完备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公交政策。一方面改善道路设施和交通服务,另一方面增加途经塱头古村的公交线路和发车次数。结合利用便民的公共交通服务对古村加以宣传,同时主导拓宽其他的宣传渠道,利用现今高效的网络传播途径,可在网站(例如百度)或是一些旅游网上(旅游网、新浪旅游网、广东省资讯网等)对塱头古村文化进行宣传,扩大微信或微博等快捷搜索引擎。

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个人等投资保护开发。政府引入市场机制,由政府主导多渠道引入资金是解决塱头古村开发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开发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有效落实鼓励政策。应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应以改善民生,提升效益为核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2 增强社会关注度,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有效开发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古村落的关注度不足。塱头古村的开发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村民的努力,社会各界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也极为重要。为了吸引社会公众关注度,可通过优化古村内部活动,提升活动文化涵养,吸引更多游客、学者、研究人员等前来参观、学习和调研。

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即包括古建筑的修缮保养与开发、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及所带来利益的分配上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度。通过政府主导、利益者参与,开发拓展相应的旅游功能;协同旅游运营公司,专职进行古村落旅游的建设、维护和宣传等工作。再者,应在限制塱头古村开发的环境保护和古建筑破坏等问题上制定相关规定,引导外来人士正确地保护古村落。

3.3 转变人文观念,改进管理模式

应对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失、开发受限三者恶性循环,应积极转变村民的人文观念。政府主导,完善基础设施等配套,扩大思想教育及宣传宽度,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村史的教育,提升村民自豪感。改变古村人口外流的形势,让青年人、知识分子自愿回到古村。同时,通过鼓励当地村民参与古村开发,增加村落经济收益,从多方面获取开发资金,以保证古村开发不受资金限制。增加“互联网+古村落”模式,利用先进互联网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更好地举办传统节日和特色活动,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留住古村文化的根源。

此外,不局限于政府、当地村民这些单一的开发手段,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古村开发。吸引当代青年大学生及古村学者、研究者参与古村开发;积极地与现代旅游公司合作,鼓励参与规划开发。当游客来访人流量达到一定数值时能够将古村落打造为支持新青年的创业基地,将古村创客成为潮流,同时保护建筑和传承传统文化。

4 结语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现代文化的根源,留住根源是我们的使命,开发推广是我们的任务;塱头古村落乃是中国甚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许多特色文化,未来的开发与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集思广益和多方力量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洁,周一萌,王海帆.浙东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探析——以仙居皤滩古村落为例[J].设计,2017(08).

[2] 刘秋静.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的花都塱头古村落文化保护和开发[J].山西农经,2015(06).

[3] 宋可.花都塱头古村旅游开发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04).

[4] 刘玢,林杰,张志博.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探究——以瑞金密溪古村为例[J].老区建设,2018(06).

[5] 何爱民.试述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开发[J].神州,2014(09).

[6] 邓思健.新农村建设下古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探究[J].南方农业,2018(11).

猜你喜欢
开发研究社会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医疗保险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