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逆城镇化路径探究

2019-11-27 02:25马仁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马仁庭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又首次提到了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探究了乡村振兴中逆城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逆城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逆城镇化的具体举措,力求为新型逆城镇化提供建议和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逆城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的部署,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我国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策略。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的时候,首次提到“逆城镇化”,强调“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层面都要努力推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也不能够落后,要注意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逆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关系的讨论,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应该重点放在双向度一同发展的层面,这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为全世界城市治理的中国发展道路与中国方案。

1 乡村振兴中逆城镇化的内涵

逆城镇化是美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学者布莱恩·贝瑞提出的,用来解释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非大城市要慢,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流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的人口迁移情况,之后被世界各个国家的研究学者广泛地运用。但是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还是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的。

1.1 乡村振兴中逆城镇化与西方逆城镇化的区别

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实践开始于“二战”之后,一小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甚至降低,人口与其他的资源逐步向中小城市发展,尤其是向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与农村移动。英国伦敦城市人口从1950年到1970年期间降低了10万人,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每一年城市的人口也有所减少。一直到1970年之后,这种逆城市化的情况出现了加速的情况。例如英国这个国家,其城市人口上个世纪50年代每年人口减少2万人,20世纪60年代每年减少4万人,70年代每年人口减少9万人。总的来看,在西方国家,从城市流向郊区乃至农村的人群,最早的是富人,后来是中产阶层,这种流动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自发的、心甘情愿的流动。

中国的逆城镇化,目前看,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与西方国家相同的形态,在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大量人口涌入,造成了交通拥挤、城市污染、住房困难以及就业、医疗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性问题,从而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也就是很多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另一种,就是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是人、资金、资源等向农村的集聚,是为了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农村的繁荣发展以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1.2 城镇化、乡村振兴、逆城镇化三者的关系

城镇化、“逆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三驾马车,缺一不可,不能顾此失彼,这三个战略性安排并不矛盾。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全面解决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三大问题的主要渠道,是推进区域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全面扩展内需以及推动产业提升的主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逆城镇化也不是走“回头路”,是城镇化的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逆城镇化对振兴之后的农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含基础设备、公共服务以及人文居住环境等。乡村振兴发展起来,日后才能够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才能够让农民能够科学地认识进城和留守,真正地能够在农村找到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2 乡村振兴中逆城鎮化需要避免的困境

从西方的逆城镇化进程中,可以看到,逆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逆城镇化”的力量,可解决“城市病”,推动城市与乡村一同发展,一同走向繁荣。其次,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是“逆城镇化”形成的基本物质条件。其次,运用逆城镇化的大形势,发展农村经济,也就是农村的设计、建设、发展应该看重和中心城市的连接。同时,提升农村吸引消费的水平以及农村地区的消费实力,是吸引中心城市的群众、物流以及产业经济,为第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稳定的基础。逆城镇化可以带来乡村的振兴,但是其中几个困境也需要注意:

一是要避免“伪逆城镇化”。“伪逆城镇化”意味着并不是真的逆城镇化,而是一种短期的、暂时的到农村居住或生活,但实际上并未扎根在农村,也并没有从事农村产业、并未参与农村政治生活的行为。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从城市到农村养老的现象、城里人到乡村短期的居住等,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较好环境的追求,而非真正的逆城镇化。逆城镇化应该是人口、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整体迁移,是一种将农村作为生存、生活地点的行为。

二是要避免破坏农村原有特色。在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人们不满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的城市生活,逐渐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于是有了“逆城镇化”的概念。但是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并不意味着都是清一色冷冰冰的水泥高楼,不是让乡村都与城市雷同,应该是留得下青山绿水,留得下历史记忆,留得下乡愁和田园风光。尤其是要特别注意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过去已经走了一条错误的提高经济的道路,在逆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吸取经验,避免错误,注重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

三是要避免进村“抢蛋糕”。我国一些地方出现“非转农”,乍一看像逆城镇化,但因厌倦城市,真正留在乡村的却很少。其实,媒体热炒的“逆城镇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逆城镇化,一些地方出现“非转农”现象,并非表明有多少城里人想当农民,而是一些人借此与农民争抢利益。尤其是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农村户口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可以拥有宅基地、承包地,享受一些惠农政策,所以很多城市里面的人想要拥有农村的户口,但也只是想拥有户口而已,以分得田地,并未真正地想留在农村。

3 乡村振兴中逆城镇化路径探析

逆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终产物,而且也是减少城乡差距的主要渠道。实施上,城市化比率比较高的国家中,其农村化比例也比较高,真正地冲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与消除了“城乡差别”。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怎样运用好逆城镇化的机会,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渐减小与消除城乡差距,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规划先行,做好乡村建设规划

由于过去对乡村规划重视不够、编制滞后等原因,农村建设千村一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缺、居住环境差、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需要用精准的规划引领乡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参照城市空间规划,把乡村作为一个与城镇平等并行的经济社会空间,研究乡村在逆城镇化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功能属性,坚持因地制宜、柔性建设,科学编制镇域、村域规划,植入产业空间、配套空间、村居空间、生态空间,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乡村空间形态。要全面贯彻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于基本设备的建设与维护,逐步解决农村供电、供水、交通、公共照明、通信、环境绿化、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政策倾斜反哺农村。

3.2 稳步推进,分步分类实施

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还需要逐步地进行,不能一哄而上。美国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时,最先搬出城市的是有钱人,因为他们有经济实力,有能力,就算搬离城市也会过得很好。这些人在搬离城市以后,周边的一些相关的基础设备就慢慢建好了。然后,中产阶级也搬离了城市。最后,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配套基础设备的科学规划建成,一些工厂与企业也搬离了城市,这样到最后形成了很多具有多项城市功能的小城镇,从而顺利地完成了逆城镇化。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城镇人口达到8.13亿,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70%-80%的标准,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发的地步,因此在推进逆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稳步推进,对于城市化进程较高的东部地区和部分大城市,要加快实施;而对于城市化进程较低的地区,仍然需要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双轮驱动,一些符合条件的乡村可以就近城镇化。

3.3 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要在发展“逆城市化”经济中有机地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夯实农村经济为城市经济奠基的基础。发展“逆城镇化”经济,一定程度上就是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通过国家支持方式解决好经济实体带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指标量化考核的形式给予经济实体帮扶脱贫人口相应的政策惠及,确保“逆城镇化”经济发展不虚无、不漂浮。要充分地尊重市场发展规律,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充分地吸引资金与资本,向着中小城市、农村地区转移。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公司的主导性作用,政府部门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要全面支持公司在现代化农业、田园综合体、现代化乡村建设还有生态旅游方面的投资,要创建企业、投资人员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彼此间的全新的合作關系。需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运用逆城镇化消费发展的趋势,在农村地区创建有助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休闲度假、健康消费的旅游方式,吸引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

3.4 留住人才,优化农村人口结构

在以往的几十年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到城市中,让农村出现了老龄化现象以及缺少青壮年劳动力等的发展困境。农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是将农村当成是一个整体来看待,改变以往乡村归属于城市的现状,创建一种新兴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全面推动高素质人才去往农村,回到农村,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与人员构成情况,为农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结语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全面致力于推动城镇化发展以及逆城镇化进程,为的是通过推动要素在农村和城镇中的合理分配,真正地实现去“城市病”的城镇化发展以及振兴发展农村的目标。双向发展的城镇化,有效地避免了“城市病”的产生,农村人口能够在不同的城镇之间以及城镇之中自由地流动与发展。通过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同步发展,为农村发展与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袁晓玲,屈聪敏.逆城市化道路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5(04).

[2] 周佳,李忠富.我国逆城市化研究及其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2(03).

[3] 袁金辉.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J].经济结构调整,2014(11).

[4] 姜峰,罗静.城市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回归研究[J].理论导刊,2005(0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