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精准施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9-11-27 02:25管必英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优化建议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分析

管必英

[摘 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基础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乡村发展的新理念,也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现状,提出了乡村分层精准施策的优化建议,希望能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分层精准施策;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分析;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大,乡村发展是关键。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正确分析和认识乡村发展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使乡村各层次协调发展,构建美好的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领悟其精髓并运用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分析如下:

1 乡村发展现状分析

1.1 人才缺乏

一些乡村由于收入低,发展落后,很多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乡村的劳动力和人才缺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当地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学历高、素质好的中青年人不断进城发展,甚至父母也随子女进城,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些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学历和技术水平的村官或自愿来乡村的年轻人,很多只是短暂停留,因环境艰苦、条件差、待遇低等跳槽而去,能留下真正为乡村发展做贡献的寥寥无几。留下的多为年老体衰,或是留守儿童,从能力、素质、体力等方面都无法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需求。

1.2 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乡村治理体系,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未来的发展和长远规划,振兴发展战略难以落实,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作制约,本位主义严重,以权谋私、公饱私囊,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用于基础建设的财政拨款被挪为他用,致使这些乡村的发展一直没用大的起色。

1.3 信息化进程较慢

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已走进各个领域,但在乡村,信息化、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乡村还没有达到全网覆盖,手机和电脑还没有达到普及,信息化管理也只是用于一些简单的工作和操作,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理论以及智能化管理几乎一无所知,加之资金不足,设备陈旧落后,很难适应现代网路发展的新需求。

1.4 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大环境下,乡村存在着供水不足、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实现生态宜居,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创新生产发展的方式成为乡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1.5 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国家及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在基础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乡村依然存在着道路质量不达标、电网设备供电能力不足、用电成本高,集中供热普及率低、互联网运用熟练程度和推广效果远低于城镇等问题,此外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和城市有一定的差距。

2 分层精准施策优化建议

2.1 加强“三农”队伍建设

乡村的发展人才是核心,“三农”队伍的分层建设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动力,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式,对于发展相对缓慢、偏远的贫困乡村,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给予政策倾斜、统筹调配资金、提供技术帮助, 解决发展内需不足的问题;对取得一定成绩,达到小康的乡村奔富足发展的过程中, 应重视产业链人才,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提高农业发展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程度、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农业品牌。对于走在时代前沿的富足乡村,加强农业科研人才与文化人才的培养,推动农业量与质的共同发展,加大生态技术人才的引入,重视乡村文化与旅游体验。城郊乡村,可充分运用地域优势,吸引更多城市优秀人才。总之,传统农业乡村需引进更多的商业人才;现代化农业乡村需要更多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营、懂得规模化生产经营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化人才;生态乡村需要更多能够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创新型人才。

2.2 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

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与否是全面振兴的保障,从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入手,德治是乡村治理的基本要求,法治是决策的依据和制度性保障,自治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致富能人、返乡青年、外来企业等在乡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治能力;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提升基层治理力度;通过立德树人,树立良好的乡村形象,提高村民的道德修养。在治理过程中,既要将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共同推进,又要考虑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例如,对于贫困乡村,应更侧重于法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小康乡村则可法治、自治同步进行;对于发达的乡村,在完善自治体系的同时,加强德治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文化,彰显自身独特魅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2.3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使农民物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文化修养都有改善。因此,应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重视农民的自身发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建设农村、振兴农业的实践中,为乡村的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美化环境、减少污染提到日程,重视乡村的绿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村饮用水质量和污水治理问题,加强乡村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把环境保护纳入长远规划之中,运用地域优势和现有自然生态资源,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乡村生态旅游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乡村发展模式,通过自然景色、地域文化、给人以回归自然的美好感受,吸引更多的游客,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4 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科技兴农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重视科技兴农。重视乡村基础教育,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和人员配置,开齐开全各门课程,保证乡村儿童的入学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的未来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如养殖、栽培、农产品深加工等,科技人员做好服务工作,深入到现场,指导农民实际操作,提高他们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带领他们科技致富,促進乡村振兴发展。

3 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振兴中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其他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人才缺乏、制度不健全、信息化进程较慢、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方面分析了乡村发展现状,通过加强“三农”队伍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科技兴农等措施,分层精准施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相当的比例,农业的发展是关键,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和环境因素、村民认知等各不相同,因此,应从乡村的实际出发,分层施策,共同发展。乡村振兴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齐心合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我国的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永琴.分层精准施策与乡村振兴关系述评[J].纳税,2019(04).

[2] 韩俊.乡村振兴要循序渐进地撤并一批衰退村庄[J].农村工作通讯,2018(07).

[3] 傅国华,李春.分层精准施策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6).

[4] 傅国华,李春,郑凯.分层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J].新东方,2017(05).

猜你喜欢
优化建议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分析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我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意义
浅谈金华EMS网运能力优化建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