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村镇空间功能优化模式探索

2019-11-27 02:25张潇月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村镇成都市

张潇月

[摘 要]优化村镇空间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助于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有助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所以,有意识地对县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实施人为引导与干预过程。本文基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以成都市村镇空间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模式,即功能转型、功能整合、功能分区。

[关键词]成都市;村镇;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自中共十九大提出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对新乡村建设的升华及跨越,是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基于村镇功能以及村镇结构关系而言,村镇功能作为村镇存在的实质特点,是村镇体系对外部环境的秩序与作用。村镇功能的改变作为村镇结构改变的导向,决定着村镇结构的重构及变异。村镇结构调节也推动着村镇功能的更换,促进新功能与其互相配合。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村镇功能的持续创新对促进村镇结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村镇空间架构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型阶段。这一转型,一方面,对村镇功能要求更高,推动着村镇空间结构的整体变革。另一方面,需要经过完善以及调节村镇空间结构来落实村镇功能的再造。成都市村镇空间的优化,先将一镇、一村作为单元进行优化,再扩展到整个县市整体考虑。这也是现阶段将社会主义新乡村作为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中的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在村镇空间优化中基本的价值取向。

1 村镇空间优化的意义

1.1 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基于对中国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综合分析的跨时代战略,小康社会是我国多年发展的追求、是全国人们的期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村镇空间的优化有助于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三农”建设,同时缓解我国现阶段发展矛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提高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安排。

1.2 有助于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至今,“三农”问题一直处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从毛泽东同志领导农民走农业合作之路到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近年习近平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全面展示了“三农”对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乡村建设焕然一新,人们的收入稳步提升;但不可否认经济、社会、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三农”问题依旧有待完善,而优化村镇空间功能,有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帮助乡村发展,更好地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更好地改善乡村发展短板问题。

1.3 有助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现阶段“三农”问题做出的新战略、新部署和新要求,该战略同样也是帮助农业发展、乡村繁荣和农民增加收入,也是一项基本政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乡村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然而,过度地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乡村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人们生活福利等问题远远落后于城市,最直观地体现在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乡村发展想要真正“赶上来”,就必须跟紧时代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从实际出发,为农村的自身发展制定的合理举措,优化村镇空间功能,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把乡村放在首要位置这一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加快农业和乡村现代化,为我国农业和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 成都市村镇空间功能优化模式

伴随我国经济的进步,传统村镇迈向新型村落进程正在加快。从功能结构层面而言,建设新型村落的中心观念主要彰显两个中心:以生态作为中心与以人作为中心。以生态作为中心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而以人作为中心则注重村落建设对生活功能便捷与完善的突显。从功能实现层面而言,农村住区单元将聚落通道与有序集聚合理延伸发展,农村建设空间虽收缩却不萎缩。社会文化提升、环境保护价值彰显、网络保障水准增强以及农村聚落居住环境价值可充分展现。

2.1 功能转型

功能转型,主要针对地处成都城镇化以及高度工业化区域城镇,或者工业园区边缘的村落。这一种类的村落,多受城镇化与工业化深远影响,拥有非农业劳动群众比例高、耕地资源较少,以及非农业经济较为活跃等特征。这一类型的农村,其功能结构已产生本质上的改变,主导功能从农业生产转型为非农业生产。为保障这些村落主导功能的落实以及成功转型,应对其内部空间架构实施彻底转型方式的优化,即从农村型村落转型为城镇型社区。例如,新津县安西镇永丰村和大安村等。在空间布局层面,城镇型社区作为组团式布局,每一个组团均由生活服务功能以及居住功能作为中心,并配备停车场、公共绿化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等便民的公共服务设备。组团与组团间通常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并配备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健身场地、医疗卫生等相对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除此之外,在居住形式层面,城镇型社区多将多层公寓形式的住宅作为核心,以此来提升居民承载功能以及土地集约化使用。然而,社区周边住宅多将庭院式住宅 作为中心,主要满足少数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群众的生活与生产需要。

2.2 功能整合

功能整合,主要针对成都市乡村建设欠缺统筹规划以及科学管理,致使居民生产与生活不便捷,互相影响较大,以及矛盾与冲突过多的乡村。例如,部分区域农宅建设杂乱无章与各自为政,甚至公共服务设施分配缺乏合理性。同时,人文景观缺少一致的脉络,和农村自然景观以及生活环境不协调等。基于此,可融合当地存在的较为突显的问题、自然条件、住宅布局、网络、道路,将乡村居住功能空间、生活功能空间以及生产功能空间实施系统化处理,推动生活现代化、居住集中化以及公共服务便民化。生产卫生巷在空间层面完全脱离生活巷,形成相较独立的生活与生产空间。农业生产者积粪池均贴近生产卫生巷进行设置,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进生产卫生巷管道中。这一方式,不但环保,也节约一定成本。整合公共活动场所的重点,在于解决居民生活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关系。若滨水空间是平行模式,应注重在两者间设置绿化带,并设计固定进入滨水空间的出入口,防止围湖、围河污染现象。针对公共活动场地,应融合居民住宅布局以及绿化,尽量形成围合空间,强化空间吸引力及向心力。

2.3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主要是针对成都市那些村落内部功能结构不合理,导致住户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之间发生冲突较多的村落。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处理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生产功能空间从生活功能空间中分离出来。比如,农村养殖家禽的传统方式基本上是把家禽散放在的宅院中,如果没有有专人及时清理卫生,很容易给家庭卫生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一些村落工业生产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一些有特色文化支撑的地区乡村家庭式的小生产十分普遍,这在促进该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容易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如崇州市五星村、温江区幸福村等的做法,从家庭小单位做起,注重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的秀美,采取功能分区的方式进行优化,将工业生产活动空间与居民的生活空间分开,减少两个功能间的冲突对村民生活的干扰。

本文基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对成都市村镇空间优化的价值取向和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农业、工业、服务业服务主导型的鄉镇功能架构特征、优化空间途径与目标,并提出成都市县域村镇空间优化模式,即功能整合,以及功能转型、功能分区,以期对成都市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静雯等.社区整合视角下徽州民居的文化功能探究——以安徽省宏村镇为例[J].广东蚕业,2019(03).

[2] 张小林.乡村空间系统及其演变研究——以苏南为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3).

[4] 罗静.信息网络与农村空间结构优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猜你喜欢
村镇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2020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新宣言》发布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数看成都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