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2013—20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9-11-28 07:52田玉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东港市甲肝海产品

田玉敏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分析不同地区甲肝流行病学情况有助于科学制定防治方案[2]。多年来,东港市甲肝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居全省首位,为进一步分析我市甲肝的发病和分布特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本研究对我市2013—2017年的甲肝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市制定有效的甲肝防治方案提供科学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甲肝的流行病学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报告数据资料,分析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人口数据来自东港市统计部门。

1.2 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Excel 2016软件汇总、统计相关数据,以描述发病率、三间(空间、时间和人群)分布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2013—2017年东港市甲肝报告发病1 530例,年发病率在30.20/10万~99.48/10万之间波动,年平均发病率为52.83/10万。见表1。

表1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情况

2.2 三间分布

2.2.1 空间分布 2013—2017年东港市辖区内各乡镇均有甲肝发病,病例间无关联,呈散发状态,排除饮用水感染的可能性。甲肝发病分布在全市18个乡镇,其中新兴区和新城区发病率高于其他乡镇,呈区域聚集性。各地区间甲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 时间分布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多集中于每年的1—5月,6—12月发病例数较少。各年不同月份间甲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女性发病相对较少,男女性别比平均为1.65∶1(952/578)。各年不同性别间甲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空间分布

表3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时间分布[例(%)]

表4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性别分布[例(%)]

2.2.3.2 年龄分布 东港市2013—2017年1 530例甲肝病例中20~5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最高,约89.88%(1 375/1 530)。各年龄段间甲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年龄分布

2.2.3.3 职业分布 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职业分类,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患者的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9.15%;工人、干部职员、儿童及学生等仅占10%左右。不同职业间甲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职业分布

3 讨论

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西部,水产资源丰富,而食用海产品会极大增加甲肝的发生风险,因为海产品中携带HAV的风险较高,而HAV的存活时间长达3个月(其他环境中仅能存活1个月)[3-4],所以,长期以来,东港市的甲肝发病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尽管近年来东港市甲肝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对该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流行病学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东港市5年间甲肝发病1 530例,年发病率波动在30.20/10万~99.48/10万之间,其中2016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可能与2016年东港市海产品产量大幅增多,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东港市甲肝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甲肝疫情的重视程度,及时对甲肝的发病趋势进行监测,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同时还应重视相关医疗卫生问题,加强甲肝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甲肝相关知识的认知,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进而降低HAV感染率[6]。现对2013—2017年东港市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3.1 空间分布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患者主要分布于新兴区和新城区。该区域为东港市的主城区,整体经济实力水平较高,人流量大,更是海产品营销的主要区域,这些因素增加了该区域甲肝发病的风险。因此,应将新兴区和新城区作为甲肝防治的重点区域,强化管理。建议市场监督部门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环节的卫生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加大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饮用水管理,防止局部地区甲肝疫情暴发。及时了解各地甲肝疫情动态和进展,正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2 时间分布甲肝全年皆可发病,但是有明显的时间流行特点,多与季节性饮食习惯有关[7]。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发病时间集中于每年的1—5月,占全年病例数的69.54%,9—11月发病患者数占比较低(11.70%),这一研究结果符合东港市的实际情况,1—5月是东港市食用海产品的高峰期,而食用海产品会增加甲肝的发生风险。为此,东港市应于每年的1—5月份加强甲肝的宣传教育和防治管理工作。

3.3 人群分布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患者中以男性居多,这与男性在外工作、出差、应酬的机会更多,更容易接触甲肝感染环境有关,因此,与女性相比感染风险更高[8]。在年龄分布上,甲肝患者多集中于20~50岁,<10岁儿童病例数较少,可能与2008年国家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计划有关,而东港市甲肝疫苗的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因此,10岁以下人群甲肝发病较少。20~50岁人群的活跃度较高,健康意识相对较低,又属于免疫空白人群,HAV感染的风险增加[9]。在职业分布方面,甲肝患者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为主,农民对甲肝的防治意识较差,又具有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是甲肝的高发人群;家务待业者多暴露在市场等复杂环境中,而这些环境中HAV潜伏的风险较高,容易诱发甲肝感染。因此,应提高适龄儿童甲肝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甲肝疫苗接种工作;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宣传甲肝防治知识,教育学生到正规饮食摊点购买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让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提高市民甲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甲肝的防控重点为男性、20~50岁、农民、家务待业者等高危人群[10]。

综上,东港市2013—2017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为52.83/10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和时间聚集性,新兴区和新城区为甲肝的高发区,每年的1—5月为甲肝的高发期,而主要高危人群是男性、20~50岁、农民和家务待业者。东港市应针对甲肝的上述流行病学特征,加强甲肝防治的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期降低甲肝发病率。

猜你喜欢
东港市甲肝海产品
新时期海产品无机砷检测与含量控制策略
灌云县2001—2018 年出生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全家谈祖国变化
2015~2019年太原市小店区甲肝监测数据分析
关于东港市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春季甲肝高发需谨慎
东港市河道治理探究
东港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分析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
存虾皮,放瓣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