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美好生活

2019-11-28 03:22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监察劳动技能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繁荣富强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作为民生部门,四川人社在这70 年间紧跟国家步伐,不断优化经办流程,积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人才应用体系......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本刊邀请了四川人社系统不同业务领域的在职或已退休人员,从“圈内人”的角度讲述人社事业的发展变化。

赵泽道原省人社厅副巡视员

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是我在四川人社系统工作经历一直都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珍贵的记忆。1982 年,我加入到人社系统的大家庭中,主要从事人才人事方面的工作。当时,我省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急迫,为了留住人才并用好人才,省厅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努力搭建有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如今,我省有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技能人才,也有引领行业方向的专家学者,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看到我省的人才工作取得了如今的成果,作为一名老人社人,我的心里感到十分高兴、自豪。

李绍泉原省人社厅副巡视员

在我31 年的人社工作生涯中,有19 年的时间从事社保工作,在这期间我深刻感受到四川社保事业的发展与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四川社保事业历史是人社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中的一个精彩的篇章。在社保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几个重大的事件,啃下了几个“硬骨头”,迈过去了几个坎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行业单位移交地方、社会化管理服务、2008 年5·12 汶川特大地震......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参保人数、基金规模、待遇和服务水平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保事业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历届人社人的努力付出,一代又一代的人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工作、成就了社保事业的持续发展。我相信,今天的人社人在新环境下还将为人社事业谱写新篇章。

傅文涛四川省劳动监察总队副总队长

2002 年,四川省劳动监察总队成立的时候,我有幸加入总队,成为其中一员。当时,由于一些年轻人缺乏辨别意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私营职介所的欺骗,从而损害了应聘者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省劳动监察总队对职介所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大力打击。随着社会发展,私营职介所逐渐消失,省劳动监察总队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从2007 年开始,省劳动监察总队重点从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社保费用缴纳两个方面对用人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同时也不断树立劳动者保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到了2012 年以后,治理工资拖欠和保护工资支付也加入到了省劳动监察总队的重点工作中。17 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我省劳动监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保护的劳动群体也越来越广,社会劳动关系也更加和谐了。作为劳动监察队伍的一员,我将坚决执法,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刘春红凉山州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全国“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属于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凉山州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工作始终围绕全州人社工作重点,围绕州政府的扶贫攻坚战略,以精准扶贫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为主线,为促进就业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努力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广泛技能培训,许多彝族老乡们学会一技之长,生活质量和工薪待遇都有了一定提高。每次老乡们看见我们的工作人员总会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对我说,“这种培训瓦吉瓦(好得很)”。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工作充满了意义,我要把好技能送到每一位老乡的家门口。

黄瑶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社保经办人员

2017 年,我通过四川省公务员考试招录,入职武侯区人社局,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考公务员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帮助很多人。如今,我作为一个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我所做的是窗口服务工作,每天直接面对大量群众。现在,我们的临柜办理都是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严格落实“一门一网一窗一号一次”的人社公共服务措施,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只进一道门,只取一次号,只到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暖心服务。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经办人员要求更高,工作也更忙碌,但是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了。我时常遇到年纪大的服务对象,他们不会写字或者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诉求,我就会主动帮助他们。每当业务顺利办完,看着他们满意的脸庞,我都会发自内心的觉得满足!

金彩虹阿坝州小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

6 年前,我成为了小金县两河口镇的劳动保障员。当时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既然走上这个岗位,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努力成为连通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桥梁,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百姓都能享受到福利政策,为他们算对每一分钱。每次成功说服一个人参保,我就特别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在6 年的工作时间里,我与当地村民如亲人一般,他们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现在,我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我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就业社保惠民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事业在艰难困苦中起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生事业优先发展,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环境和谐安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70 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城镇到农村,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省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就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收入明显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生活设施全面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本刊选取了部分反映民生变化的照片,向砥砺前行的70 年致敬。

1995 年元月1日《劳动法》实施省劳动厅干部到街头向群众进行《劳动法》宣传。

四川省人社厅与全国同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招聘周活动。

|就业|

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从统包统配到市场就业的根本性转变,就业局势长期保持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1978 年到2018 年,全省城乡就业人口从3087万人增加到4881 万人;劳动用工管理更加规范,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80 年代末-90 年代中期春熙路夜市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的场所。

20 世纪80 年代的成都青年地下商场,解决了很多成都青年的就业问题。

2015 年春风行动我省组织专场招聘活动1084 场,提供免费服务118.8 万人。

|社会保险|

成都崇州社保经办服务大厅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平武县退休人员在邮政储蓄所领取基本养老金

四川社会保险从无到有,20 世纪50 年代建立了农村“五保”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发展,实现了从“单位保障”到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根本性转变,有力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1998 年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市民在一体化网点自助办理社保业务

|农民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氛围日益浓厚,四川农民工已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技能人才|

近年来,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总量列西部首位,技能成才氛围更加浓厚。图为2019 年8 月我省选手赵脯菠在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焊接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

近年来,四川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培养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图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技师学院正在组织学员进行数控加工实训。

猜你喜欢
监察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明代监察逾权对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